灰犀牛:防範樓市地方債風險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地方財政緊平衡是當前經濟恢復的重要拖累項,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風險也是國內經濟面臨的兩大“灰犀牛”。會議強調:“要落實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新政策,堅持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進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實地方一攬子化債方案,創造條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
房地產領域要做好三大任務:
一是保交房。要滿足房地產融資的合理需求,對於行業問題引發的房企現金流問題予以適當救助支持,防止引發系統性風險;對於不合規以及自身冒進經營導致的問題根據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理,盡量減少房地產企業出險對需求的衝擊;適當調整對金融機構的考核指標,避免房地產暴雷的硬著陸。
二是消化存量房產。限購方面,一線城市有必要進一步放鬆,例如放開郊區限購、全市範圍內增加購房指標;房貸方面,各地在“因城施策”的基礎上,合理調整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成本;政府收儲方面,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的支持力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推進收儲工作順利進行。
三是優化增量住房。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更好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當前地方化債總體取得較好效果,但仍要關注並解決可能的“收縮效應”:一是部分省份付息壓力加大,舉債償還利息引發新增隱性債務的風險,導致“利息本金化”;二是重點化債區域是以省為單位劃定,導致區域內債務風險水平較低的地市和區縣的投融資同樣受到限制;三是部分重點化債省份的投資受到限制,出現投資效率下降的現象,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四是隱性債務的主體城投公司面臨多重壓力,城投轉型難度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