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2024選後政治社會民意演變及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4-04-06 00:26:17
 
  首先,在“中央”層面,民進黨難以被撼動。從島內來看,民進黨在台灣政黨結構中具有相對優勢。在藍綠爭霸的時代,民進黨與國民黨基本盤大體相當,因而出現了兩黨此消彼長、輪流坐莊的結果。而隨著討厭藍綠的民意穩定增長後,兩黨相爭就變成了三足鼎立。但由於民進黨支持者更為堅定,且占比更大,在國民黨與第三勢力難以合作的情況下,民進黨將長期保持相對優勢。從島外來看,台灣政治也是中美博弈的重要場域。美國要通過打“台灣牌”遏制中國崛起,就需要扶植一個既親美國,又願意被美國操縱以對抗中國大陸的台灣當局。出於對抗中國大陸的目的,民進黨是美國更傾向的選擇。

  其次,在地方層面,國民黨領先優勢依然明顯。由於國民黨在“兩蔣時期”通過地方派系在基層精耕細作,進入民主化之後則成為國民黨的實力基礎。因為地方選舉更為注重自身利益和人情關係,在民進黨執政不力的情況下,國民黨自2018年以來在包括“區域立委”選舉在內的地方選舉中都贏得勝利。雖然隨著台灣城市化發展的加快,基層人員流動頻繁,地方派系實力銳減,但由於中國社會注重人情利益關係的傳統并未改變,長居地方的“樁腳”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國民黨在地方選舉的優勢仍然難以改變。

  其三,第三勢力已經成為台灣政治中穩定存在的政治力量。自2012年以來,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都穩定獲得8席以上的“立委”席次。雖然每次選舉中第三勢力的組成都有所不同,但超越藍綠的民意卻從未減少。誰能够有效凝聚起這股民意,誰就能够成為第三勢力的代表。在此次選舉中,柯文哲所帶領的民衆黨能够奪得8席“立委”不僅僅在於其個人魅力,也在於台灣社會穩定存在的接近20%“超越藍綠”的民意基礎。因此,即便台灣民衆黨最終走向泡沫化,也會有一個或幾個新的人物或政黨脫穎而出,成為這股民意的代表。

  (二)台灣民衆政治效能感不足政治參與減少

  無論是選黨還是選人,政治效能感都是推動選民參與投票的根本要素。所謂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參與者認為自己的政治行為可以對政治過程產生影響的感覺,即認為通過政治參與政治是可以改變的”。⑰衹有當選民認為自己的投票行為會帶來預期效果才可能真正出去投票。當支持的政黨或候選人與競爭對手差距比較大時,選民會認為其投票不會改變最終結果從而選擇不投票。隨著選民政治參與的增多,對自身投票的效能感知就越清楚,也逐漸認識到了在大環境和結構之下自己投票的無力感,正如台灣民衆所言,“衹有投票那天還像個主子,其它的時候,就是個奴才。”⑱因此,台灣地區各層級的選舉投票率大體上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但投票率并不總是下降的,在面臨選民認為選舉競爭比較激烈或出現重大事件時,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例如2000年三方候選人的激烈競逐激發了選民的投票意願,使投票率升至歷史最高的82.69%;2020年因為蔡英文當局炒作的“抗中保台”也激起台灣年輕人返鄉投票,拉動投票率回升。而2024年,雖然在國民黨實現高層團結而帶來的“藍綠對決”下也激起了選民的投票意願。國民黨的支持者認為這是國民黨難得團結起來下架民進黨的最好機會,民衆黨支持者則認為這是幫助柯文哲及民衆黨發展壯大的關鍵戰役,因而紛紛選擇投票,使得最終投票率維持在71.86%。然而,選舉結果卻再次澆滅雙方支持者的信心。國民黨再次遺憾落敗,民衆黨也沒能獲得預期的成果。台灣民衆的政治效能感再次受到打擊,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也將再度減少。

  (三)“台獨”風險驟升,台海緊張局勢加劇

  此次選舉產生的最大影響是賴清德與蕭美琴所形成的“雙獨”組合將成為台灣地區的正副“總統”。兩人都是多次發表“台獨”主張并付諸行動的頑固“台獨”分子,基於二人的政治主張和行為特點,其當選後將大幅抬升“台獨”風險,加劇台海的緊張局勢。

  一是賴清德作為“務實台獨工作者”會繼續推動“務實台獨”活動。賴清德是一個“自律”、“固執”“務實”的政治人物。所謂“自律”是對自身羽毛的愛惜。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在其數十年從政生涯中尚未被發現一起貪腐弊案。所謂“固執”是其認定的事情就很難轉變。例如在擔任台南市長時,認定市議會議長李全教賄選就拒絕出席市議會長達232天直到李全教因賄選被判當選無效。同樣,在堅持和推動“台獨”上賴清德也極為固執。在此次競選中面對民衆擔憂“台獨”帶來戰爭時仍然大談“台獨”主張,可見其當選後依然不會轉變“台獨”方向。所謂“務實”是指賴清德為達目的可以委曲求全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2019年為了保住政治地位,被蔡英文沉重打擊的賴清德選擇臉帶苦笑同蔡英文搭檔參選。同樣為了推動“台獨”,當選後的賴清德也可能表面上“委曲求全”,而推動更加務實、隱蔽卻危害更深的“台獨”活動。

  二是蕭美琴將助推“台獨”活動配合美方戰略選擇。蕭美琴是美國人,為了在台灣謀取政治利益曾放棄美國國籍,但卻不改一直為美國服務的角色。蕭美琴是頑固“台獨”分子,不僅長期以來參與對美游說同美方進行利益交換、“倚美謀獨”,也一度被視為美方的代言人;還同“藏獨”等境外分裂勢力串聯勾結,致力於傷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和領土完整。在民進黨黨內,蕭美琴屬於英派人物,作為蔡英文延續政治生命的抓手與賴清德搭檔參選成為台灣地區“副總統”。可以預計在其當選後既會代表美方意圖監督賴清德防止其脫離掌控,又會在美方指導下使台灣當局在對抗大陸和謀求“台獨”過程中與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策略進行配合,破壞國家統一進程。

  三是美國介入加深影響台海局勢的風險。“台灣牌”是美國遏制中國發展崛起的“神主牌”,無論哪個政黨上台,都不會改變美國打“台灣牌”同中國進行戰略博弈的整體態勢。此次選舉也是美國深度介入台灣事務的結果。早在選舉過程中,美國就通過對三黨候選人的“面試”介入台灣選舉,在選前,美國還聲稱會派遣代表團竄訪台灣,進行所謂“面對面傳達美國對台政策”。賴清德當選後,美國還將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滲透和影響,操控台海局勢走向。

  四、結語

  台灣民衆在2024年“二合一”選舉中做出了他們的選擇。雖然因為台灣選舉制度的設計缺陷,賴清德的當選并不能够代表大多數台灣選民的真實意願,但至少由此形成的選舉結果將對台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每一個人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民進黨史無前例地邁向第三任期,而“立法院”的不過半使得民進黨受其他兩黨的制衡無法“完全執政”。理論上這將使得台灣當局的施政更貼合大多數民衆的利益,但是實際上更可能的後果是台灣政治惡鬥的加劇以及台灣行政機構的空轉。不僅民進黨和國民黨將出現巨大的鬥爭和衝突,基於同質性競爭的民衆黨同國、民兩黨也將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爭端。賴清德當局可能推動的“台獨”政策會受到限制,但台灣可能再次因為政治內鬥大於經濟建設而經歷至少四年的發展停滯。在全球經濟下行,需求持續疲軟;地緣競爭加劇,世界動蕩不安;生態環境惡化,極端氣候頻發的當下,台灣將又一次喪失發展的機會,并可能掉入衝突的陷阱。

  基金項目: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研究”(19ZDA128)。

  註釋:

  ①方錦程,謝楠:《台灣地區“第三勢力”的發展與前景——從2022年“九合一”選舉到2024年“大選”布局》,《台灣研究》,2023年第4期,第31-42頁。

  ②陳弘志:《“總統”大選最重視的政見》,(台灣)FTNN新聞網,2023年12月6日,https://www.ftnn.com.tw/news/137350#google_vignette.

  ③《鄭閔聲:《2024“總統”大選,最大規模民調解密:近半民衆憂開戰、“九二共識”市場萎縮》,(台灣)《天下雜志》,2023年第783期。

  ④數據來自台灣“主計總處”網站,https://www.dgbas.gov.tw/Default.aspx.

  ⑤數據來自台灣統計資訊網,www.stat.gov.tw.

  ⑥數據來自台灣“主計總處”薪情平台,https://earnings.dgbas.gov.tw/.

  ⑦台灣“勞動部”:《111年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報告》,2023年4月版。

  ⑧翁明源,劉佳雁:《從“九合一”選舉透視台灣政治社會變化》,《台灣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第44-59頁。

  ⑨《2024“總統”選情調查(新聞稿)》,(台灣)《ETtoday民調雲》,2024年1月1日。

  ⑩⑬《12月“國政民調”》,(台灣)《美麗島電子報》,2023年12月25日,http://www.my-formosa.com/DOC_202218.htm.

  ⑪台灣QuickseeK民調中心:《“總統”最新民調:“賴蕭配”支持度以33.7%維持領先,“柯盈配”支持度超車“侯康配”》,2023年12月30日,https://www.quickseek.com.tw/public_policy.

  ⑫台灣QuickseeK快析輿情數據庫:《民進黨政府“高民怨”議題出爐!這些立委監督炮火最猛烈》,2023年12月4日,https://www.i-buzz.com.tw/article/article?atype=topic&id=652.

  ⑭《2024“總統”選情調查(2023-11-30)》,(台灣)《ETtoday民調雲》,2023年11月31日。

  ⑮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01版.

  ⑯施曉光:《連戰公開信 喊話集中選票支持侯友宜、趙少康》,(台灣)《自由時報》,2023年12月2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534196.

  ⑰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Miller: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IL: Row, Peterson and Company,1954.

  ⑱湘之音:《觀點投書:台灣是民主“國家”嗎?》,(台灣)風傳媒,2021年6月22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3764647?mode=whole.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3月號,總第315期,P35-4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