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江時學談“一帶一路”在拉美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http://www.crntt.hk   2024-04-05 14:59:41
共建“一帶一路”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中評社╱題:“江時學談‘一帶一路’在拉美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作者:薛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摘要】本文是對中國的拉丁美洲問題學者、亞洲和大洋洲地區拉美研究理事會主席江時學的訪談。江時學認為,中國與拉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進展,但也面臨現實挑戰,提出了若干應對建議。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基於過去九年多的研究,我設想以訪談的方式多角度展示“一帶一路”,訪談對象為中國產官學三界與“一帶一路”研究相關的代表性學者、官員與企業,希望既能展示“一帶一路”的成就、更能展示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并就下一步共建給出一些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象經歷過調整,從剛開始時的“亞歐大陸及其附近島嶼”到“全球願意參與的國家”,再到“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領域與重點項目”。實施方式經歷了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調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被越來越多地強調,集中表現為2021年後提出“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以及三大全球倡議。

  對於如何看待拉美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角色與地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應對策略,筆者在2023年7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通州區弘府飯店,專訪了中國有代表性的拉美問題研究學者江時學教授。江教授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副會長、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亞洲和大洋洲地區拉美研究理事會主席、中國拉丁美洲學會顧問、中國拉美史研究會顧問。

  江時學認為,拉美學者對“一帶一路”的正面評價明顯多於負面看法,尤其是那些得益於中國投資和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重視“一帶一路”在拉美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理解“‘一帶一路’自然延伸到拉丁美洲”的確切內涵?如何定義“一帶一路項目”?如何處理一些拉美國家把“一帶一路”看作是中國為自己服務的戰略這個問題?如何提防“美國因素”對於拉美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影響?等等。在應對上,他提出應該“盡可能地與美國合作”;對於中國國企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作用,他認為應該讓外國(特別是歐洲國家)更多考慮投資的作用而不必過於考慮資金是屬於國企還是民企,“After all, money is money(畢竟,錢就是錢)”;中國媒體在報道“一帶一路”項目時,要完整與準確,避免與事實不符合的誇大與拔高。以下為訪談全文:

  1.在您看來,中國推出“一帶一路”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動機,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告訴世界,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希望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二是希望轉移剩餘產能(又名國際產能合作);三是為了應對美國的遏制;四是力求在國際經濟領域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五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可以明確地回答你的問題。該文件認為,“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綫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帶一路”的提出當然凝聚了各方的智慧。但我曾在一個會議上聽到這樣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出台之前有沒有咨詢學者的意見。據我所知,在“一帶一路”倡議出台前,有關部門確實徵求了學者的意見。當然,這個範圍不可能很大。

  但我自己有過這樣一個親身經歷。在“一帶一路”倡議出台後,有關部門曾委托一些智庫就下述問題進行研究:“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基本國情、沿綫國家對我們的訴求以及如何推進“一帶一路”。毫無疑問,如果上述3個問題的研究工作在“一帶一路”倡議出台之前進行,可能會更好。

  我還聽說,“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得益於北京大學王輯思教授撰寫的一篇關於中國應該實施“西進戰略”的文章。這一文章發表在《環球時報》上。他認為,當美國戰略重點“東移”,歐印俄等“東望”之際,地處亞太中心位置的中國,不應將眼光局限於沿海疆域、傳統競爭對象與合作夥伴,而應有“西進”的戰略謀劃。他還寫道:西部各國是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是人類幾大文明的發源地,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由於種種深層原因,許多國家在未來若干年內難以保持穩定和繁榮,該地區若干國家的政治動蕩和跨國界的民族、宗教、教派衝突,將對未來全球秩序和大國關係造成嚴重衝擊,也必將對中國在該地區迅速拓展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造成嚴重衝擊。因此中國不能置之度外,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新姿態,在這一廣闊天地有所作為。

  當然,王輯思的文章在多大程度上對高層的決策產生影響,我不知道。

  2.您對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的整體評價?

  不久前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在總結“一帶一路”時說,以下七個方面做得特別成功:一是實現了“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二是“一帶一路”的一部分重大項目給共建國家帶來結構性變化;三是“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形成了一批新的產業基地;四是“一帶一路”在實踐中探索了新的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五是“一帶一路”形成了新業態;六是“一帶一路”促進民心相通;七是創建新的歐亞大陸通道,中歐班列為其代表。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認為,十年來,“一帶一路”取得了以下成就: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大家庭不斷擴容;跨國、跨境基礎設施聯通和國際貿易運輸能力實質性提升;與共建國家貿易聯繫更加緊密;投資規模和資金融通渠道不斷擴大;人文交流不斷深入。

  我基本上同意這些總結。其實還可以加一點:中國的軟實力因“一帶一路”而有所強化。為什麼?因為“一帶一路”是一個好東西,中國把這個好東西給了世界,理應得到贊賞。 

  3.您比較熟悉的拉美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整體評價如何?

  以拉美為例,據我所知有三種聲音,一是認為“一帶一路”是推動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的一個好機遇;二是認為這是中國實施的一個地緣政治戰略;三是不懂“一帶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總的說來,在我認識的拉美學者中,正面的評價大大多於負面的看法。

  4.“一帶一路”推出前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有沒有什麼變化?

  “一帶一路”倡議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的黨章,因此它對中國外交的影響肯定是有的。例如,為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我們的經濟外交更有力,亦即更加重視對外經濟關係。

  順便說一下,如何使外界深入理解“一帶一路”,絕非易事。我在上海大學主辦過多次國際會議。有一次,某拉美國家前駐華大使說,拉美人搞不清楚中國提出的很多概念,如戰略夥伴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拉“1+3+6”合作框架,等等,現在又有了“一帶一路”。他說搞不清楚這些術語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含義、要達到什麼目的。我也問過一些拉美的留學生,他們聽說過“一帶一路”,但說不出什麼是“五通”。不久前遇到一些參加“一帶一路”活動的非洲留學生,他們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不是很完整的。

  誠然,我們對外宣傳“一帶一路”的力度很大。但有些中國學者對“一帶一路”的宣傳,政治味兒太濃。

  5.“一帶一路”推出後,中國的國家形象有什麼變化?

  剛才我說了,在一定程度上,“一帶一路”強化了中國的軟實力。但是,恕我說一句不雅的話:西方媒體真的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因此,它們對“一帶一路”的報道和評論都是負面的。例如,它們經常說,“一帶一路”在發展中國家製造了“債務陷阱”,是中國試圖改變國際秩序的工具。其實,在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得益於中國投資和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評價是非常正面的。

  印尼雅萬高鐵最近通車了。中國的高鐵之現代化水平是舉世公認的。但是,最近看到一張很荒唐的圖片。美國政府支撑的徹頭徹尾的反華媒體《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在社交媒體上用一列不知從哪裡搞來的幾十年前的火車,當做中國在印尼雅萬高鐵。不懂的人會問,中國為什麼把那麼陳舊的火車給印尼?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