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老齡化趨勢下,銀發經濟的新空間
http://www.crntt.hk   2024-01-30 08:59:48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廣集民意,其意甚深。按照聯合國的劃分標準,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成為重度老齡化社會。這勢必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大概為7萬億元,占GDP比重大約為6%。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報告,未來十年,中國銀發經濟還有3至4倍左右的增長潛力。

  廣州日報發表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許晶華文章表示,以中國哲學和經濟倫理學析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傳統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培植銀發經濟作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柱,應是面向未來的重要選項。

  積極應對老齡潮來襲

  文章介紹,上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發表了人口、經濟和社會轉型的研究成果,宣稱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後工業社會”。在新的社會形態中,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自動化機器人取代藍領,服務經濟占主導,信息和知識類經濟成為增長之源和支柱產業——半個世紀後,預言已成現實。曾幾何時,歐洲國家由於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深,移民潮風起。多年後,進入富裕國家或地區行列的日本和東亞“四小龍”亦步其後塵。只是地少人密、政策嚴苛,才免受移民湧入之困。東亞“四小龍”受限於後生不濟,經濟後繼乏力。

  生活水平提高,出生率下降,老齡化上升,社會失去活力,幾成跨越中等收入進入富裕國家的趨勢。而今,中國老齡化跡象初現,政府未雨綢繆,細察詳研,防患未然,智巧施策。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局勢,《意見》作為中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提出26項舉措,顯現了政府對老齡化的重視程度。把這些舉措歸納起來,可謂四舉並進。

  一是民生為宗,解老齡人之急難愁盼。如,老年助餐、居家照護、社區便民、保健康養、文體怡心、農村養老。二是擴量提質,“政企社”合力促進銀發產業快速發展。政府扶持,國企示範,民企參與;建行規、立標準、樹品牌、擴規模、育龍頭、拓渠道、聚產業;擬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以點帶面,開拓消費,助推銀發經濟跨區域普惠社會。三是深耕細作,挖掘產業潛力。重點在老年用品創新、醫療保健深耕、適老金融貼心、文旅涵養生活、公共適老暢行五個細分市場發力。若能夠像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樣完成彎道超車,那麼,銀發經濟便大有可為,實現由傳統產業向朝陽產業的邁進。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優化銀發經濟發展環境。加強財政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助力、服務設施保障、阻斷涉老詐騙。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