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擴大消費需求,而擴大服務性消費則是當前擴大需求的重要抓手。應當樹立科學的服務性消費理念,繁榮發展服務性消費行業,充分挖掘服務性消費的市場空間,不斷豐富和發展服務性消費項目的類型與品質,健全服務性消費監管體系,推動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
經濟日報發表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施志源文章認為,激發服務性消費市場活力,是服務性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內在要求。一是要加快推進“服務性消費+”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當前,要著力加強服務性消費行業的基礎條件支撐,為拓展信息消費、文旅消費空間提供堅實的外部環境,推動服務性消費行業與數字信息、文化娛樂、農林產品等產業深度融合。二是注重提升服務性消費項目的文化內涵。把傳播先進文化、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服務性消費的重要增長點。三是注重結合鄉村振興打造消費性服務品牌。鄉村振興帶來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的服務性消費需求群體也隨之壯大。此外,鄉村振興帶動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也吸引了大批外來消費者,田野采摘、古村落觀光、民俗體驗、山水寫生等深度體驗項目滿足了不少消費者回歸田園的願望,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康養、鄉村寫生等消費性服務項目提供了難得契機。四是注重結合城市人口新特點激發消費性服務市場活力。要充分研判城市人口老齡化可能給消費性市場帶來的影響,科學設計適合城市老年人需求的消費性服務項目。城市退休人員往往具有經濟條件好、受教育層次高、接受新事物快、權益保護意識強等特點,對消費性服務項目的內容和品質有著更高的期待。宜設計融智慧、健康與趣味於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性消費項目,不斷增強服務性消費項目的吸引力。
文章指出,激發服務性消費市場活力的同時,應當著力推進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在這一過程中,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是重中之重。一是綠色消費理念。在倡導提供豐富多彩服務性消費產品的同時,要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貫徹其中。二是理性消費理念。服務提供者應當注重細分消費項目類型,綜合考量消費者的年齡差異、收入差異、性別差異、城鄉差異以及風俗習慣差異等特徵,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經濟狀況、消費需求設計可供多樣選擇的服務性消費項目。消費者應當綜合考量自身經濟實力、身體情況以及家庭負擔等因素,選擇適宜的服務性消費項目。三是文明消費理念。服務提供者應當自覺杜絕以低級趣味吸引眼球,打造向上向善的服務項目。消費者應當積極弘揚文明風尚,自覺抵制惡俗趣味的消費項目,推動形成健康有序的服務性消費行業秩序。四是安全消費理念。服務提供者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以確保消費者人身安全為底線要求。對於帶有一定危險性的消費項目,服務提供者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相關的風險。
文章強調,實現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規範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是關鍵環節。一是要健全監管統籌協調機制。服務性消費市場監管涉及餐飲、旅遊、醫療、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需要市場監管部門與相關領域的主管部門協同發力,形成分工明確、信息共享、協調有序、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既要避免重復性執法,也要避免出現監管真空。二是要完善監管標準體系。服務性消費類別繁多,既要制定通行的服務性市場監管標準,也要根據服務項目的內容與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行業標準與技術規範。健全服務性消費的監管標準體系既要讓消費者安全消費、放心消費、滿意消費,也要避免隨意監管、多頭監管、重復監管,還要注重與國際通行標準的銜接,助推中國的服務性消費項目走向國際。三是優化監管手段。既要有規範化的監管,促進消費性服務供給的公平競爭;也要注重結合服務性消費的空間特徵,形成政府監管部門與社區、公眾的有機聯動,形成網格化的消費性服務市場監管體系。四是加強監管人才隊伍建設。要注重培養一批懂服務性消費市場規律、特點的高素質監管人才,為規範服務性消費市場提供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