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鄧鴻爽快下單,購入設備後又火速招兵買馬投入研發、編程、架構等環節,總成本近千萬元,但效果不甚理想,由於前端和後端沒有打通,渠道能力、銷售能力沒有跟上,導致這套設備至今還閑置在車間裡。
“數字化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我們也應看到,企業數字化首先需要成本投入,而且要持續投入才能真正見效,而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一些經營困境,對數字化投入往往捉襟見肘。”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很多中小企業不會轉、不敢轉,是因為擔心數字化成本太高。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行業拓展負責人盧青偉告訴記者,面對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打造專業工具,先從觀念轉變,先用起來,以釔虹精密為例,總投入8000餘元就完成了生產車間的數字化轉型。
在劉國宏看來,當前製造業發展數字經濟的突破點在於,有能力承擔數字化成本的大企業,以大企業數字化和鏈主企業的數字化,帶動中小微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政府的著力點是供給公共數據和底層技術,同時以政策引導中小微企業各種雲服務的應用。
從產業結構著手
破局外貿增長壓力
從發展歷程來看,Custype與大灣區諸多中小企業有著相似的命運,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迅速成長起來,初期依托於代工,打磨出一套成熟的製造體系後,以高質量發展從幕後走向台前,創立自己的品牌和研發生產車間。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傳統製造業是我國外貿蓬勃發展的基本盤,全球40%的製造業生產場景在中國。但也要看到,越南、印度等國在製造業替代方面已經有所行動,因此應該打好時間差,一方面要穩住、抓緊這些基本盤;另一方面進行升級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