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歷史地理學是什麼?這個在大眾眼中相對冷門的學科,卻是韓茂莉畢生鑽研的領域。她是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在歷史地理學領域耕耘近40年;從1993年《宋代農業地理》問世到2012年中國第一部通代農業地理專著《中國歷史農業地理》出版,她不僅創立了歷史農業地理的撰寫體則,並且解決了該領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她的課堂座無虛席,所授課程兩度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無論作為學者還是教師,韓茂莉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績。
近日,我們來到韓茂莉位於北京大學的辦公室,聊她讀書求學的經歷、治學研究的體會,聽她講述如何以獨到的歷史地理學視角解讀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故事,如何以閱讀的厚度丈量山海的縱橫。
家庭教育埋下讀書種子
“我小時候在姥爺家長大,他不是學者,但對讀書、教育的重視超過當時的大多數家庭。”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韓茂莉談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自己的姥爺。記憶中,姥爺的家在北京東城一個規整的四合院,有一整間房四壁都是書架。因在協和醫院工作,姥爺書房裡的書不衹有各種中文古籍,還有大量外文書。“當時我年紀小,對這些書沒多少興趣,但這滿墻的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韓茂莉說。
韓茂莉的父母從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前身)畢業後,就作為農業科技人員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11歲時,她來到父母身邊。韓茂莉回憶,當時父母的宿舍非常狹小,沒有專門放書的地方,但家裡依舊堆滿了各類與農業相關的書,這為她日後從事歷史農業地理研究埋下了種子。“像《土壤學》《耕作學》《作物學》,上面有米丘林等人名和專業名詞,我是非常熟悉的。那時我也開始逐漸積累屬於自己的書。”
在那個圖書資源匱乏的年代,韓茂莉向同學借閱“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和唐宋傳奇等古代小說,還和家人一起手抄了《古文觀止》中的諸多篇章。不僅如此,她還搜集了很多數理化教材提前自學,在小學時就自學中學代數。韓茂莉說:“在家人影響下,我那時已將讀書、自學變成一種習慣。”而母親口中年輕時在貝滿女中求學的經歷,更讓韓茂莉認識到,讀書學習的美好不僅在於獲取知識、擁有智慧,更能借此結識一批良師益友,對人生產生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