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網評:中華民族視域下的世界史知識體系建設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董欣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世界史作為一個探究人類社會歷史演化的過程、脈絡與趨向的專業學科,反映了研究者對人類歷史演化規律的認識。人類社會作為人的集合體,表現為各種群體組織形式和相應的社會形態,幾千年來,既在時間中生發,又在空間中發生。今天,人類社會縱向上已經發展出人類文明新形態,橫向上正在邁向包括各種群體組織在內的互聯互通互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由全人類的生產和交往的複雜互動開拓出的客觀進程,同時也是中國世界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現實基礎。這一現實基礎促使世界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建設面臨如下基本的時代要求,即反映中華文明傳承、立足中國國情、解釋當今世界的形成進而引領文明進步事業的發展。研究者需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積極發揚中國世界史學科優良的學術傳統、直面並回答學科學術發展的核心問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一
世界史研究是中國歷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19世紀中期世界史研究萌生開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面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艱危局勢時,便將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念對接到近代以來地理意義上的世界範圍之中,積極實現擺脫列強侵略和中國文化自新的雙重目標。在近兩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世界史研究者能夠直面並積極回應時代主題;發揚民族精神;在中外歷史比較中分析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的道路;持續探討中國(史)與世界(史)的關係;借鑒吸收國際學界的研究成果;批判世界史研究和編撰中的“歐洲中心論”,等等。我國世界史學科已經確立了運用唯物史觀考察世界史應當持有的基本框架,即從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發展這個最根本因素出發,從世界歷史的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兩個方面入手,說明人類社會結合為統一的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
我國世界史學科是在馬克思主義史學指導下,同時繼承中國古代史學優良傳統、借鑒國外史學成果的基礎上發展的。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史學寶庫,“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中國歷史學產生了眾多優良傳統,例如,連綿不斷的記史(通史)傳統,以人的具體活動為記述主題的人本思想傳統,實事求是的“直書”傳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規律探究傳統,“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的文獻運用傳統,“於序事中寓論斷”的歷史敘事傳統,多樣的史書體裁實踐傳統,追求歷史知識廣度和深度的“博學”傳統,知古鑒今的致用傳統,重視記述已知世界的“天下”傳統,等等。中國古代史學的這些優良傳統反映和鞏固了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統一發展,為世界史知識體系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滋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