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川古城一角。(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覆,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的劍川縣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另外兩處為大理古城和巍山古城。
劍川縣與麗江、怒江和香格里拉接壤,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是漢藏文化的交匯點,更是歷史上滇西北地區金沙江文化與瀾滄江文化的分界點,歷史文化遺存豐富,白族文化特徵鮮明。
5300多年前,劍川已有先民活動,境內歷史文化遺存眾多。有被譽為“南天瑰寶”、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寶山石窟,有“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有證實劍川為雲南青銅文明開端、稻麥復種農耕之源的海門口遺址,更有風貌古朴、格局完整的劍川古城。
史料有明確記載的劍川最早築城是唐代的羅魯城,位於現在的甸南鎮,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這裡初為唐朝治所,為防禦南詔的要衝,後為南詔國所並。羅魯城失去了要衝作用,人們又在現在的劍川縣城南三裡處新築望德城,到明初廢棄。明洪武二十二年,當地人再次重新選址建縣城,經百餘年終於竣工,從此城址不變,一直是劍川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