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網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宋圭武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已春播糧食面積1.2億畝。眼下,各地正是搶抓春耕生產關鍵期,加速推進春播春管,為全年豐產築牢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及精神,為新時代牢牢端穩“中國飯碗”、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切實踐行新糧食安全觀,切實保障糧食安全,責任重大,使命神聖。
糧食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礎。從經濟財富的角度看,民以食為天,穀為民命,糧食即生命。糧食是最真實的財富,也是最重要的財富。從經濟產品的替代性看,糧食產品的可替代性較低。糧食生產效率的提高是一切產業生產效率提高的基礎。糧食生產效率提高,糧食供給必然充裕,農產品價格必然低廉,這會大大降低其他產業的勞動力生活成本和原材料投入成本等。從穩定經濟角度看,農產品供給和價格穩定,也有助於整個國民經濟體系運行和價格體系的穩定。
糧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礎。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糧食問題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是事關民心向背的基礎問題,這必然是要首先考慮的政務。關於農村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不管怎麼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衹有農業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
糧食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礎。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品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國家安全不能沒有文化安全。農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而糧食文化又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糧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其中不僅包含著糧食相關的工藝技術,更蘊含著獨特的哲學和美學思想。從糧食的生產到糧食的消費,無不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