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
http://www.crntt.hk   2023-03-31 08:59:18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特別強調,“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面對疫情引發經濟衰退、逆全球化等超預期的複雜外部環境,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內部壓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內需放在了8項重點工作之首,特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學習時報發表山東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師麻睿文章提出,提高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的增加,對於推動共同富裕十分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特別強調,“民營企業要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動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這旨在打造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通過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管理制度、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鼓勵員工持股等多種方式,將提高勞動要素回報與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益水平。

  提高農村土地資源的要素收入。與城市居民擁有清晰、獨立的房產權不同,由於集體土地產權模糊、市場化交易困難,農民難以享受土地及其附著物帶來的財產性收入。《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建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健全農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為此,一是全面推進“三權分置”改革,把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使承包地出租流轉和資本化更加順暢;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通過改革使農民享有共享土地征用增值收益的權利;三是增加其他土地性收入,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同時,可通過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規模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鏈接。完善鄉村市場體系,健全農產品流通網絡,發展現代鄉村富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吸引“鴻雁返鄉”、企業下鄉,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國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這個過程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應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促進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以穩業安居為方向統籌深化戶籍制度和經常居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有效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綱要》也明確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為各地進一步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解決住房及享受更平等的公共服務提供了制度保障。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障比例較低、保障不足的問題,從群體分析來看,主要是農民工。目前,全國農民工總數2.9億人,進城務工的有1.7億人,大部分未納入城鎮社保體系,而他們在戶籍地參加的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又不能滿足城市工作生活需要。基於此,應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社會保險制度,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鞏固完善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促進低收入者的要素質量提升。生產和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對產品的分配方式起決定性作用。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稀缺度越高的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越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長遠之計還是要通過教育使更多的人獲得知識和技術,提高自身能力作為生產要素的稀缺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完全不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此,應主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是基礎教育方面,既要實現教育硬件資源的公平配置,更要通過傾斜配置、對口援助、提高鄉村教師收入、建立學校聯合體和智慧學校等方式實現教育軟件資源的公平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二是讓更多人擁有獲得技術性收入的技能,不應讓高校培育出來的人才一個樣,搭建職業技術教育和普通教育雙向溝通的“立交橋”,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人力資源供給改革的重點環節,努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