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下的“流動”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與俄羅斯的貿易受到限制而下滑,但歐洲與中亞的貿易卻顯著增長。
據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ERR)3月16日報導,愛沙尼亞與中亞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貿易在2022年突然大幅增長。與2021年相比,愛沙尼亞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額增長了6倍,對烏茲別克斯坦增長了1.3倍,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增長則達到了55倍。
該報導還指出,在芬蘭也可以觀察到這種出口量飈升的情況。據芬蘭廣播公司3月3日報導,從芬蘭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商品總額增長了8倍。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在今年2月底發表的一份報告也表明,歐盟國家和英國向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出口的俄羅斯受制裁的貨物量,與未受制裁的貨物量相比增長了30%。該報告同時指出,對中亞國家的出口增長沒有抵消俄羅斯與西方國家貿易的下降。
愛沙尼亞駐中亞大使托馬斯·蒂爾斯(Toomas Tirs)向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表示,西方不知道運往中亞的貨物有多少最終進入了俄羅斯,這很難確定。該報導指出,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都屬於歐亞經濟聯盟,貨物在這些國家間很容易流動。
另一方面,蒂爾斯認為,“中亞已明確表示不支持規避制裁的做法。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個人或中小企業向批發商購買了十台洗衣機或蘋果手機,把它們放在貨車裡,帶到了俄羅斯。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這樣做,因為這些貨物在哈薩克斯坦已經合法申報,並被帶到了銷售點。或者一個家庭從俄羅斯過來,發現新的蘋果手機在銷售,就買了好幾部,包括給朋友買,然後他們收取一小部分費用。”
《財富》雜誌去年8月12日的報導指出,俄羅斯政府通過推行“平行進口”計劃,能夠繞過西方制裁,合法地進口那些已承諾退出俄羅斯的外國品牌產品。該計劃在去年7月全面施行,俄羅斯公司從第三方國家購買外國企業生產的商品,包括汽車、科技產品、服裝、樂器、化妝品和船只等,而無需獲得商標所有者的許可,再將其“改名換姓”後出售。
社會學家格裡戈裡·尤金 (Grigory Yudin)告訴《衛報》,俄羅斯政府希望可以保持“(俄羅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常態感”,“平行進口在確保生活不被戰爭打亂方面發揮了作用。普京不希望俄羅斯人因為戰爭而改變習慣,而應該繼續過著他們的生活。”
此外,蒂爾斯指出,與中亞國家貿易的增長也源於運送方式發生改變,此前愛沙尼亞的出口貨物會經過俄羅斯的中央倉庫到達中亞,而俄烏衝突爆發後,各國在尋找從愛沙尼亞直接運送貨物的方法,並使用愛沙尼亞的承運商。
另據彭博社3月1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月28日訪問哈薩克斯坦時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俄羅斯通過中亞逃避制裁”的嘗試,並強調了對俄羅斯通過鄰國進口微芯片和其他技術的擔憂。隨後,哈薩克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特列烏別爾季在會議後的簡報會上與布林肯一起發言時表示,哈薩克斯坦不希望其領土被用於逃避制裁。
俄羅斯則對該說法嗤之以鼻。據塔斯社2月28日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回應稱,“我們與中亞國家保持著雙邊關係,我們有自己的合作平台。我們與其中一些國家一起,共同參與了歐亞經濟聯盟的一體化進程,這是我們所遵循的,感興趣的,也是我們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
3月1日,在布林肯訪問哈薩克斯坦並發表聲明後,佩斯科夫向塔斯社進一步表示,俄羅斯重視與哈薩克斯坦構建多方位的關係,並且這一發展呈上升趨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亞官員向彭博社表示,該地區的政府正在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但由於與俄羅斯的關稅同盟,以及大部分活動是由小商販而不是大公司進行的,因此很難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