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波羅熱核電站(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本應致力於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的二十國集團(G20)系列活動最近頻頻“碰壁”:分別於本月初和上月底在印度舉辦的G20外長會和財長會均因俄烏衝突引起的爭議而未能達成聯合聲明。身為G20輪值主席國,印度本期望G20框架下的活動能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提振經濟發展勢頭、並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但陷入長期僵局的烏克蘭危機顯然為實現這些願景增添了許多挑戰。
俄烏衝突自去年2月底全面爆發以來,已過去整整一年,全球的經濟、物價水平與供應鏈均遭到衝擊。地緣衝突外溢與新冠疫情的持久影響,讓許多發展中國家不成比例地承受了更大的壓力,有關物價飈漲、物資緊缺、民眾生活困頓的報導不斷見諸報端。
當地時間2023年3月8日,烏克蘭利沃夫,一名志願者在帳篷外面分發食物。
“我們最初走到一起(指建立G20機制)是為了應對全球危機。如今,我們又一次面臨多重危機。這些危機包括新冠大流行的影響、對脆弱的供應鏈的關切、持續衝突造成的連鎖反應、債務危機的焦慮和氣候事件造成的破壞。”印度外長蘇傑生上周在G20外長會上談到當下的全球危機時如是說。俄烏衝突讓全球化與供應鏈背後的地緣衝突隱憂愈發明顯:表面上無涉政治與安全的經濟活動會被特定勢力貼上負面的標簽,地緣衝突的外溢讓深深嵌入全球經濟的許多國家倍感壓力。
當地時間2023年3月8日,頓涅茨克恰索夫亞爾,烏克蘭軍人剛從巴赫穆特回來,走在街上。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危機時刻,一些國家尋得了發展的機遇。“地緣政治未來網”(Geopolitical Futures)稱,在經濟復甦和出口額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印尼的2022年成了“創紀錄之年”:經濟增長5.3%,是2013年以來最好的一年。俄烏衝突後大宗商品價格飈升,印尼作為動力煤、棕櫚油和鎳的關鍵出口國,其2022年出口額增至29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217億元)。來自南亞、東南亞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更成為西方媒體“供應鏈轉移”敘事下的報導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