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http://www.crntt.hk   2023-02-03 08:57:29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新技術在各行各業廣泛滲透,推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催生出大量新就業形態。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絡主播、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加強這部分勞動群體的權益保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陽文章介紹,新就業形態就是勞動者依托移動互聯網平台,獲得就業機會、從事勞動工作並取得勞動報酬的就業形態。與傳統就業形態相比,新就業形態增加了移動互聯網平台這個承擔部分勞動用工管理功能的就業載體、勞動者就業工具(手段)、獲取就業資源信息的途徑。新就業形態包容性強,對應的崗位種類豐富,既有快遞服務、商品銷售、物品收納等工作,又有服務預訂、技術開發、內容付費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種,已經成為重點群體和特殊人群實現就業、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快速增加,他們的權益保障問題凸顯出來。新就業形態的用工形式和就業方式相對靈活,與之相適應的勞動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形成,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休息休假、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及時、充分保障。
  
  文章指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段時間,新就業形態的就業“蓄水池”和“穩定器”作用將日益顯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為此,應盡快構築完備、精準的新就業形態社會支持制度體系及配套措施,從政策、服務、社保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
  
  文章提出,一是不斷完善勞動法律法規,形成適應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出台新就業形態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不同類型用工形式條件下企業和勞動者的關係及其適用標準;完善新就業形態相關政策措施和司法解釋,逐步將新就業形態用工形式納入法律規範;引導和鼓勵地方政府探索制定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政策。
  
  二是加快探索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持續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範和運行機制,根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探索“網上社保”模式。
  
  三是規範用工管理考核體系。盡快建立算法設定和算法取中的相關管理制度,推動企業改進新就業形態用工考核體系;建立政府、協會、企業、勞動者等多方溝通協商機制,推動制定行業勞動標準;健全新就業形態用工信息公開制度和激勵懲戒制度。
  
  四是進一步完善技能培訓政策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有培訓能力的企業開發培訓課程,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業務能力、綜合素質、職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培訓,加強對平台企業技能等級認定主體的培育。增強就業服務的針對性,結合新就業形態就業穩定性低、換崗率高等特點及時提供服務。
  
  五是適當放寬就業幫扶政策條件,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在就業地獲得更多支持。採取靈活變通的方式,可以在培訓、社保、創業類補貼等政策方面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適當放寬戶籍條件;對相關企業在吸納就業補貼、財政獎補資金、稅費優惠等政策認定條件上,以實際吸納和帶動就業效果來衡量。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