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注重全生命周期化解城市病
http://www.crntt.hk   2023-01-08 08:31:19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日前,科技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明確了相關工作的思路、目標和任務。
  
  在這份《規劃》中,“全生命周期”頻頻提及。比如,要求“圍繞城市建設全生命周期,統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維各環節創新主體”“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市政設施運維安全高效、智慧智能、集約節約為目標進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研發建築與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性態演變評估與控制技術”。提出這些要求,既是在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之舉,也與長期以來缺乏“全生命周期”的思與行有關。
  
  比如,有的地方熱衷於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使得一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變得名不副實;有的地方注重數量忽視質量、注重增量忽視存量,使得老城缺乏生機、新區缺乏底蘊;還有的地方注重表面光鮮忽視實際功能、注重通衢大道忽視背街小巷,使得城市“陰陽失調”“氣色不佳”;等等。
  
  凡此種種,體現出一些城市在發展路徑有所偏差,對“城市病”或思想上諱疾忌醫或行為上得過且過,與群眾的期盼存在一定差距。落實“全生命周期”理念,就應以負責態度和歷史擔當,從更寬廣的視野分析與破解問題。
  
  城市規劃和設計應該深謀遠慮,做到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有人戲稱:“村裡是種地,城裡是種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種地種錯了,後果當然嚴重,但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調整好;種樓種錯了,被影響的卻往往是一兩代人。可見,城鎮化布局和城市規劃容不得隨心所欲,須把可能的影響想得更加全面、把基礎打得更扎實。尤其是要考慮到建設對自然、文脈等因素的影響,避免城市因短期利益而缺乏生態支撐、因文化斷根而缺乏發展活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與城市更新等方面,要突出結果導向,做到既利於當前又惠及長遠。強調“全生命周期”理念並不意味著否認城市、街區、建築等生命的有限性,而是提倡全過程、全流程、年輕態,如人修身養性、延年益壽那樣,力促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和建築生命力的延續。在建設過程中,要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做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多留精品、少留遺憾。在運行維護過程中,要以綉花功夫改善各類公共服務,提高市民宜居度。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更應用好現代科技等手段,統籌各方力量、各類資源同心同向,聚焦受益群體需求共建共享,讓城市呈現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開新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