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近日,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科幻IP之一的《三體》首次影視化改編——動畫版在B站正式上線,開播即衝上微博熱搜第一,截至目前,播放量突破2億。文學作品《三體》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成功地收穫了一大批鐵杆“粉絲”,可以說是當前中國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科幻小說。也因此,《三體》的影視化之路每一步都令人矚目,無論是宏大浩渺的敘事格局,還是跨越千年的敘事維度,抑或是嚴謹縝密的科學邏輯,都是《三體》IP影視化改編路上的“攔路虎”。歷經五年打磨,《三體》動畫的上線既讓眾多觀眾和“書粉”眼前一亮,也讓業內信心倍增。
在《三體》動畫中,中國本土製作團隊呈現出的中國文化特色和情感內核引發了本土觀眾的共情。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國漫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但像《三體》動畫這樣的大體量作品還是少。祗有作品的基數上來了,國漫才能在類型、題材等方面拓展得越來越寬,兩三年後,國漫或將再度迎來一個作品的井噴期。
進一步拓寬國漫題材空間
隨著《西游記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熊出沒·變形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動畫電影取得優異的成績,國產動漫已經擺脫了“幼齡”標簽,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也衍生出類型豐富、規模龐大的文化創意產品矩陣。但是,我國國產動漫優質原創IP較為缺乏,編劇動力短缺,一直飽受觀眾詬病。當精致的畫面、流暢的技術遭遇內容質量不佳的故事,也只能淪為內核虛無的平庸作品。
“培養一個成熟的編劇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但是大部分優秀編劇最終都流向了真人電影或電視劇創作。”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諍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業內更關注動畫技術本身,考慮的是製作軟件、美術風格、導演手法等,但從業時間久了我發現最難也最關鍵的部分其實在編劇,好的故事結合動畫最獨特的想象力才能有好的動畫作品。”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自然成為影視和遊戲行業的科幻富礦。雖然《三體》有原著打底確保了一個好的故事,但是史詩級的原著水準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是影視化改編的難度和挑戰。一方面,原著中的宇宙想象不易具象呈現;另一方面,不論如何改編都會面臨原著粉絲的挑剔評價。《三體》動畫的推出讓《三體》原著所繪就的恢宏宇宙具象呈現,也將科幻文學的活水注入了國產動漫的創作中,既彌補了國產動漫劇作動力不足的問題,也進一步拓展了國產動漫的想象力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