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加快科技創新,激發中國式現代化內生動力
http://www.crntt.hk   2022-12-17 09:47:39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內生動力,也是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然成為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現代化動力來源於變革性科技創新

  光明網發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趙西君文章稱,人類歷史上歷經了三次重大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飛躍,也加速推進了世界現代化進程。歷史證明,誰抓住了科技革命的契機,誰就能率先躍升為現代化前沿國家。反之,若錯失科技革命的機遇,發達國家也會滑落為發展中國家。根據中科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在過去100年裡,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概率為5%,發達國家滑落為發展中國家概率為10%。

  18世紀中後期的英國,抓住機械動力革命的歷史契機成功超過了當時的海上經濟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工業革命使英國率先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到1850年英國城市人口已接近全國總人口的50%,工業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比例達到39%,英國率先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19世紀中後期,美國抓住電力和內燃機革命的契機,全面開啟了“電氣時代”,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20世紀初美國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全面超過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現代化前沿國家。20世紀50年代,美國又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契機,大力發展了信息產業、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國家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鞏固了現代化前沿國家的地位。歷史和實踐充分說明,科技創新是現代化進程的發動機,也是國家現代化的第一驅動力。

  二、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成效和挑戰

  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科技創新,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始著手組建科研機構,積極推動科技發展。科學技術現代化也被列入國家“四個現代化”目標。面對當時“一窮二白”的經濟發展環境,中國舉全國之力取得了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青蒿素等一批科技創新成果。198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中國開始聚焦攻關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高新技術,大力推動高科技成果產業化,自此科技創新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緊密聯繫。

  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驅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十年來,中國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由2012年的1.03萬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2.8萬億元,僅次於美國;2021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4%,比2012年提高了0.53個百分點,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2021年研發人員總量達到562萬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穩居世界首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2021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已從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第12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工程實現突破,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深空深海深地探測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量子通信、多功能誘導幹細胞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中國高鐵、中國橋梁、中國港口已經享譽全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日益提升,2021年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比2012年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中國科技創新實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原創性科技成果相對較少,一些“卡脖子”技術有待突破。2022年1月,國內科學家列出了遭到西方國家卡脖子的35個領域清單,其中不僅包括激光雷達、高端軸承鋼、重型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等高端設備,還包括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芯片EDA軟件、操作系統、光刻機、手機射頻器件、觸覺傳感器、鋰電池隔膜等。這些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不解決、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提高,必將直接影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國家安全也會受到嚴峻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