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齊志明評論文章表示,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2022—2025年)》,從推動民生消費質量升級、增強產業基礎質量競爭力、引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優質發展、促進服務品質大幅提升等方面部署了質量提升的重點任務。這些措施直面市場需求和群眾關切,有助於推動質量供給和需求更加適配,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中國質量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質量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但也要看到,部分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存在質量瓶頸,高品質產品、工程和服務供給不足,迫切需要繼續下大氣力全面提高質量,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文章分析,加強民生領域質量建設,是適應中國消費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需要。近年來,中國居民物質生活更加殷實,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品質消費日益向衣食住用行等全領域拓展。但與居民旺盛的消費需求相比,中國中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仍然不足。要擴大安全優質農產品食品供給,增強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用品適用性,引導居民生活服務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加強民生領域質量建設,是穩住消費基本盤、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基礎性作用的需要。要多措並舉開拓消費新場景、挖掘消費新潛力。《方案》提出“引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優質發展”。擴大信息與數字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通過提高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終端等數字產品智能化水平和消費體驗,支持企業構建形式多樣的線上消費場景,將有效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等消費新業態,拓展更廣闊的消費藍海,更好發揮消費的牽引帶動作用。
加強民生領域質量建設,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要以加強質量建設為有力抓手,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形成供給結構優化與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提高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加強民生領域質量建設是一項意義重大又任務艱巨的民心工程,需要久久為功。相信通過各方努力,中國消費品優質供給能力將不斷增強,生活性服務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將全面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能夠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