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發布會,通報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進展。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殷墟考古發掘有哪些最新成果和進展?殷墟和甲骨文如何實證中華文明?探源中華文明有何深遠意義?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更加深入細致瞭解殷墟都城布局,逐步還原更加全面、真實、鮮活的商代文明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作為中國考古發掘時間最長、次數最多、面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殷墟不僅名列《世界遺產名錄》,還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自1928年起,中國考古工作者開始對殷墟進行科學的考古發掘,拉開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序幕,陸續發現殷墟宮殿宗廟區、居址區、王陵區、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等重要遺跡,以及與之毗鄰的商代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實證了文獻記載的商代歷史,系統展現了商代社會文化面貌、商代文明發展成就。
“獨特的‘紋飾範嵌範’鑄銅技術、‘剝片式’取料制骨技術、‘熟土區夯築’陶窑技術充分顯示出商代中期手工業創新求變的理念。洹北商城手工業考古發現、發掘極大地填補了商代中期手工業考古的空白,對研究洹北商城都邑布局同樣至關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表示。
安陽歷史文化悠久,許多遺址遺跡和出土文物都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們相繼對辛店遺址、陶家營遺址、邵家棚遺址等殷墟外圍重要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孔德銘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