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福建漳州聖杯嶼一艘距今700多年的元代沉船水下考古工作正在進行。有不少新華社客戶端網友提問:水下考古是怎麼進行的?此次難度有多大?沉船里發現了哪些寶貝?新華社記者在考古現場為網友揭秘。
網友:水下考古是怎麼進行的?
記者:水下考古須在平潮期進行作業,因為漲退潮時水流急容易把人衝走,所以考古隊員們每天最多趕兩段平潮期下潛。為延長水下作業時間,此次採取高氧、雙瓶潛水技術,將每次水下作業時間提升至30分鐘左右,兩人一組,小組接力分批次下水作業。隊員們通常一整天都漂在海上,吃飯、休息都在船上。
網友:水下考古需要哪些裝備?
記者:考古隊員下水作業時,需要身穿潛水服,背負80多斤重的高氧氣瓶,佩戴潛水表進行計時和水下定位,攜帶水下攝影機、防水繪圖紙、深水高亮手電等工具,借助新型設備對沉船進行高精度測繪。另外,此次水下考古有很多器材是考古隊自制的,比如改造了一個小型水下吹泥設備,對文物表面的淤泥進行水下清理。
網友:此次水下考古難度有多大?
記者:這艘元代沉船經過700多年沉積,已深陷淤泥當中,這對還原全貌和提取文物造成較大困難。首先,需要把沉船四周的淤泥清理乾淨,在洋流影響下,挖掘工作須分步驟進行,並隨時拍攝和繪圖記錄。再者,水下文物比較脆弱,不能直接打撈上來,此次使用環氧樹脂和碳纖維布結合的新型材料,對水下文物和周圍環境進行打包提取。此外,海水衝刷對文物原貌破壞性強,後期的復原難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