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製造業格局加速調整
http://www.crntt.hk   2022-11-14 08:31:36
   
  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趨勢凸顯
  
  國際金融危機後,隨著全球經濟回歸實體經濟和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以及主要新興經濟體競相採取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引發了世界各國對製造業新一輪的激烈爭奪。
  
  一方面,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年來力圖重振本國製造業,紛紛鼓勵本國製造業企業回流。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了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發達國家考慮到應急安全、基本保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因素,紛紛通過法律規定、經濟補貼以及政治手段,促使本國企業加大對本國投資,使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本土化”或“本國化”趨勢。例如,美國在《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中,明確提出從2022年至2027年每個財政年度撥款1500萬美元支持供應鏈遷出中國,確定中國境外生產或採購的替代市場。日本政府2020年撥款2200億日元支持日本企業回流本土或轉移至其他國家,並在2021年6月出台的《經濟財政運營與改革基本方針2021》中提出要集中投資半導體等戰略物資,重建國內生產體系,鼓勵企業將生產基地多元化、分散化。這些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全球價值鏈的區域布局,加速本土化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以越南、印度為代表的東南亞、南亞國家憑借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以及優惠的引資政策,大力吸引外商投資,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導致部分在華外資企業將工廠從中國轉向越南、印度等國家。近年來,越南憑借開放的市場環境、優越的地理區位、相對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以及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吸引跨國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2年至2021年越南製造業利用外資金額波動上漲,從54.6億美元上漲至181億美元。而且,越南擁有大量勞動力人口,15歲至64歲人口占越南總人口70%左右,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2020年越南平均時薪為2.99美元,而同期中國則為6.5美元,越南僅為中國的46%。此外,越南還出台了“四免九減半”、特殊投資優惠等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引資政策。這些優越的引資條件和優惠的引資政策,吸引了一些跨國企業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印度近5年來推出“印度製造”“印度技能”等系列政策,旨在推動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印度將2019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間新成立並運營的製造企業基本稅率從25%下調至15%,進一步吸引國際投資。同時,提高手機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從而使得手機及零部件生產廠商不得不在印度建廠。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部分跨國企業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促進了印度製造業快速崛起。在汽車行業,2021至2022財年印度前十大車企中有8家是外資企業,日本鈴木(43.65%)和韓國現代(15.78%)合計占比接近60%。在手機行業,2021年印度前五大手機廠商均是外資企業,其中67%的市場占有率來自中國企業。
  
  跨國公司戰略調整推動多元化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跨國公司通過國際投資主導了生產國際化進程,扮演著世界生產組織者的角色,構築起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投資,主要追求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近年來隨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供應鏈風險不斷增加,加之受母國政府影響,跨國公司過去主要以成本為基礎來規劃和獲取供應鏈的路徑正在改變,越來越多跨國公司更多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
  
  從短期來看,跨國公司全球布局不會出現大範圍變化,但可能呈現收縮態勢。近年來,跨國投資已經出現疲弱態勢,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全球製造業吸收外國直接投資(FDI)規模呈現波動下降勢頭,從2018年的7752.0億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5354.8億美元,降幅達30.9%,占全球吸收FDI的比重也從2017年的48.5%高位下降至2021年的38.6%。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跨國公司經營受到嚴重衝擊,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隨著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企業在全球範圍的投資布局或更加謹慎,跨國投資活動將進一步承壓。多數跨國公司將處於觀望態勢,全球範圍內的投資步伐將暫緩,特別是大項目投資或顯著減少。同時,由於資金鏈承壓,跨國公司總部將更加關注現金和盈利能力,部分跨國公司或暫停部分前景不明朗的海外業務,加快剝離不良資產,跨國公司全球化供應鏈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現收縮態勢。
  
  從長期來看,一方面,跨國公司出於安全和效率考慮,將主動進行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使跨國公司感受到了分散供應鏈風險的迫切性,對成本、效率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主動進行供應鏈布局調整,以達到安全和效率的平衡。這樣,全球供應鏈的組織方式將發生顯著變革,過去依托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全球產品內分工所形成的全球供應鏈布局,將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解構。另一方面,跨國公司也需在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迎合母國政府訴求,或主動、或被動進行供應鏈布局調整,推動產業回流。因此,在後疫情時期國際政治格局調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重構自主完整產業體系的新形勢下,跨國公司可能會實施供應鏈多元化戰略,同時在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也不可能完全將投資在具有成長性、高回報性國家的產業鏈遷移至本國或其他國家。
  
  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數字化轉型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過程中,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等對產業鏈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逐步滲透,將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研發方式、製造方式、貿易方式、產業組織形態。
  
  科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變得更短、更加智能。一方面,互聯網技術與製造業的結合,使得製造業研發設計、產品生產、銷售管理等全鏈條網絡化,生產布局更加分散化、工廠規模更加小型化,交付周期大幅縮短,進而使產業鏈供應鏈變得更短。例如,3D打印技術會讓本地化生產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人機共融的智能製造模式、智能材料與3D打印結合形成的4D打印技術,推動製造業由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原料採購、產品加工和市場銷售都將實現本地化,導致所有企業的供應鏈體系發生巨大變化。
  
  科技革命加速機器換人步伐,可能固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格局。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機器人銷量高達48.68萬台,同比大幅增長27%,其中亞洲和大洋洲的增長幅度最大,均達到33%,共計35.45萬台;電子行業(13.2萬台)、汽車行業(10.9萬台)等製造業是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最多的領域,之後是金屬和機械行業(5.7萬台)、塑料和化學行業(2.25萬台)、食品和飲料行業(1.53萬台)。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各國機器換人的意願和速度,各國都希望通過利用工業機器人獲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生產速度。與部分經濟水平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在科技和數字經濟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通過推動機器換人,未來可能改變過去產業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的規律。同時,數據將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導致不同經濟體之間要素禀賦優劣勢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將從根本上影響跨國公司的投資決策,驅使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向發達經濟體或具有數字技術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傾斜。
  
  先進技術帶來的新產品和服務,或將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改變部分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或新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影響貿易流量的內容和數量。例如,受益於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政策補貼等方面的綜合影響,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新車銷量約460萬輛,同比增長220%,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310萬輛,同比增幅僅為33%。未來,隨著電動汽車銷量持續上漲,可能會使對汽車零部件的貿易量產生部分替代效應,同時也會抑制石油進口,對相關產業、相關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和供應鏈產生較大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世界開放報告2022》課題組 執筆:張威、林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