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是新一代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碼頭運營的76台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ART是自主設計和製造的,採用超L4級無人駕駛技術,依托5G網絡和北斗定位技術,實現了集裝箱自動化水平運輸。同時,智能化碼頭自主設計和研發智能水平運輸系統,創新性應用全局路徑規劃與局部路徑規劃相結合方式,實現ART精確引導和駕駛的協作、管理和控制,滿足了集裝箱自動化水平運輸過程中充電、超車、避障、繞行、緩衝調序等全工況需求,是全球首個基於超L4級無人駕駛技術的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解決方案,為傳統人工碼頭智能化升級改造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典型案例。從實際運營情況看,與同等岸線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相比,建設投資減少30%,作業能耗降低17%以上,作業人員減少60%。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引發生產方式變革。新的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變革現有生產關係,如何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重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步伐,是“十四五”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人工智能+各行各業”正當其時
主持人:作為人工智能專業研究者,您如何看待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實體經濟應用?
孫茂鬆(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1957年錢學森先生在《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論技術科學”的文章,首次明確闡釋了自然科學(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重要概念間的關鍵區別和內在聯繫。根據這一概念體系,人工智能可以分為基礎理論(如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及其基本模型的建立)、技術科學(如近些年大行其道的深度學習模型、AlphaGo、GPT-3等的設計與實現)以及技術應用(如線上購物推薦、智慧城市等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三個層次。借用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屬於“從0到1”的問題,技術科學內部也有品類劃分,按照創新程度不同分別包含“從1到2”和“從2到3”的問題,技術應用則屬於“3+”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