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歐洲各國都在“能源荒”導致的一系列危機中苦苦掙扎。作為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德國遭受打擊最為嚴重——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零,企業因能源短缺被迫關停業務,越來越多的工薪階層正在滑向“能源貧困”……德國是否將成為全球能源危機中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冬天還沒到,德國人提前過上苦日子
作為德國總統府,承載著德國歷史記憶的貝爾維尤宮是柏林市地標建築。但從7月25日開始,入夜後,這座新古典風格建築的燈光不再亮起,跟勃蘭登堡門、紅色市政廳等柏林其他公共建築一樣陷入黑暗。
離冬季還有3個月,德國人早早感受到了來自能源危機的徹骨寒意。天然氣危機持續發酵,德國各地紛紛採取節能措施,希望減少能耗,將節省下來的能源留給冬天。
柏林市和慕尼黑市政府宣布一系列節能措施,包括入夜後關閉市政建築和噴泉的照明,不再向辦公室、健身房和體育場館供應熱水等。德國經濟部號召民眾減少使用空調、縮短洗澡時間、將冰箱溫度上調1攝氏度、出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奧爾登堡市市長尤爾根·克羅格曼對民眾宣傳說:“夏天洗冷水澡總比冬天住冷公寓要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敦促歐洲各國立即採取天然氣限量供應措施,力爭到明年3月1日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15%,“為俄羅斯天然氣的全面斷供作好準備”。如果屆時仍然無法實現供需平衡,德國政府將宣布天然氣供應進入“緊急狀態”,對天然氣實行配額供應。雖然民宅、醫院等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不會受到停電影響,但“不能保證室內溫度像過去一樣舒適”。
飈升的能源價格持續推高通貨膨脹率,讓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因能源致貧”。科隆經濟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約25%的德國人已陷入“能源貧困”,即取暖和照明成本影響了承擔其他生活消費的能力。經濟學家馬克西米利安·斯托克豪森指出,儘管能源成本飈升通常對貧困家庭造成的影響更大,但“中產階級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影響”,“中下收入階層”成為“能源貧困戶”的可能性是一年前的兩倍。
對需要大量能源才能運轉的一些企業而言,“凜冬”或許已提前到來。一項調查顯示,16%的德國工業企業正在考慮減產或放棄某些業務,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就是其中之一。由於能源價格飈升導致無法盈利,巴斯夫將減少化肥原料氨的生產。該公司還打算放棄部分電力和蒸汽業務,把省下來的天然氣再賣回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