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貨幣政策是一種合作性博弈”的表述,還是“讓金融市場承擔一些任務”的“願景”,美聯儲的真實目的都是在瘋狂放水之後不惜一切代價恢復自身和美元信用。
投資者對此心知肚明。一些投資者開始押注,美聯儲今年年底前將大幅加息至3.5%左右。之後,美聯儲將調轉方向,到明年6月份會降息,使短期利率在2024年年中達到2.5%左右。這反映出投資者越發感覺到,美聯儲在設法對抗通脹的同時,正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
事實上,在美聯儲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美國中產階級成為美國經濟的最大受害者。有數據顯示,對中產階級來說,實際通脹率高達9.4%,比美國總體通脹率更高。中產階級失業率和債務負擔同時走高,導致這些美國中堅力量損失更大,存款更少。
但是,對於美聯儲來說,只要保住了美聯儲和美元的信用,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犧牲上千萬的美國中產階級不算什麼,更何況這麼做還有更大的收益在美國之外呢?
美國貨幣政策大幅緊縮的重要外溢效應是,為2022年5月份剛剛成立的印太經濟框架塑造對華盛頓最有利的環境:祗有先猛烈地“爆捶”夥伴,才能降低它們的要價。
繼續加息75個基點將迫使一些亞洲國家加速貨幣緊縮,否則將面臨資金進一步外流和貨幣走軟的風險。現在,除中日兩國以外的亞太地區經濟十分脆弱。美聯儲大幅加息對泰國等經濟體的威脅最大,較早開始加息的韓國和新西蘭處於好一些的位置,但也很難幸免於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菲律賓中央銀行最近分別在計劃外會議上發布了實施緊縮政策的公告。
由於與美國國債的利差收窄,東南亞債券的吸引力降低。自6月初以來,與美國的利差縮小導致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債券投資淨流出。泰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央行祗有加快收緊步伐,才能通過推高收益率遏制本國資金外流。
而韓國、澳大利亞和泰國的通脹率已分別升至23年、21年和14年來的最高水平。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供應鏈中斷繼續推高進口成本,糟糕的情況遠未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