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6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為199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加息。在美聯儲之後,英國、瑞士、巴西等國跟進加息,國外央行緊縮趨向明顯。而與此同時,中國在5月份進行了相反的貨幣政策操作。5月20日,中國央行將5年期以上LPR利率調低15個基點,至4.45%,而在今年早些時候,1年期的LPR利率也進行了多次下調。
中國網發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浙江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盤和林文章表示,為什麼全球央行緊縮大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反向推進?這種逆向貨幣政策做法是否合理?理解中國貨幣政策要從中國經濟實際情況出發。中國貨幣政策要堅持“以我為主”,獨立自主,不要墮入經濟政策的教條之中。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符合中國經濟實際情況。
文章分析,中國當前採取貨幣寬鬆,主要因中國經濟當前核心問題是內需不足。4、5月份中國部分大城市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疫情防控形勢客觀上限制了產業鏈、供應鏈、物流的正常運行。內需下滑,經濟收縮,民眾還房貸,企業融資等都和利率水平掛鈎。如果此時利率不降反升,勢必會增加企業和居民的利率負擔,不利於中國經濟疫後復甦,更會讓宏觀經濟陷入泥潭當中。所以,此時貨幣政策寬鬆是為了將中國宏觀經濟拉回“合理區間”,利用寬鬆來“保就業、穩經濟”。
文章指出,降息對於“穩經濟”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中國當前也具有降息和寬鬆的空間。
首先,貨幣政策並非匯率的決定因素。降息的確會降低內外息差,息差降低會讓部分外資流出,去追逐更高的收益率。但外資是去是留的根本因素不在息差,而在經濟基本面。如果中國在經濟上堅定實施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外資看到中國市場的活力,看到中國投資的回報率,自然而然就會留在中國。尤其是外資中的產業資本,在中國購買土地,建設廠房,招募員工,投入如此之多的產業資本是不會因為一點息差而放棄中國的廣袤市場的。
其次,中國貨幣政策寬鬆有充足的空間。中國已經連續數年採取“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前些年,全球主要貨幣國家央行都實施零利率,甚至負利率,而中國則堅持利率正常化,將利率維持在中性利率之上。美聯儲即便加息,當前其基準利率也祗有1.5%-1.75%,而中國一年期LPR利率3.85%。大多數國家中性利率水平在2%到3%之間,按照這個標準看,中國利率水平長期在中性利率之上,而歐美國家的利率水平長期在中性利率之下。不同的貨幣政策產生了不同的結果。5月美國通脹率8.6%,英國通脹率9%,而中國通脹率祗有2.1%。中國相對高利率和低通脹的現實狀況使得中國在貨幣政策上具備下調的空間。
最後,人民幣匯率略微下調有利於中國經濟復甦。在中國的對外出口中,以“性價比”為主要競爭力的產品還占有相當高的比重,適當的匯率下調,能夠提高中國產品的“性價比”,有利於中國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市場份額。人民幣單邊的升值和貶值預期都需要打破,區間內匯率合理波動但總體穩定的匯率才是有利於中國外貿長期發展的匯率狀態。
綜上,中國貨幣政策之所以能夠做到“以我為主”,主要還是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的底色,基於中國過去在貨幣政策上的審慎態度。如今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正當其時。當然,中國在貨幣政策上也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既要穩匯率,也要“穩經濟”。
文章最後說,雖然中國貨幣政策依然有空間,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因此,即便出台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但中國依然沒有進行“大水漫灌”,在政策上依然保持著充分的理性。這些理性的政策為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健增長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