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品牌手機OPPO在馬來西亞上市。(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為全球大大小小品牌生產商品,說“中國制造”的標簽無所不在,一點也不誇張。然而,這個“世界工廠”的形象近年已悄然轉變,不再停留在制造層面,而是從幕後走向台前,創建面向海外市場的品牌。人口龐大的東南亞市場是不少中國品牌的必爭之地,無論是科技產品、服裝還是旅游、餐飲,都可見到它們的身影。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7日載文《世界工廠在東南亞“智造”中國品牌》,文章說,在東南亞,小米手機的受歡迎程度日益提高。去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越三星,成為本區域領先的智能手機供應商。小米目前在東南亞聘有200多名員工,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老撾和印度尼西亞設有辦事處。新加坡是該公司首個打入的東南亞市場。
數碼時代和“Z世代”年輕消費群體,為中國品牌甩掉舊包袱,帶來新機遇。無論是小米的智能產品,還是抖音(TikTok)的短視頻,又或是騰訊的綫上游戲,各種新時代的硬件、軟件都可見中國品牌的足跡。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市場學副教授關衝表示,針對“Z世代”消費者的策略有助於克服“中國制造”所面對的挑戰,因為這一代人一般較不在乎原產地,而更重視產品是否創新及是否負擔得起。相較於老一輩,新一代人對“中國制造”的觀感更加正面。
關衝說:“物美價廉是中國品牌具有的優勢之一。與其他品質和創新概念類似的商品相比,它們的價格可便宜20%,甚至50%。它們也提供超乎想象的服務水平和贈品,如海底撈的服務,以及希音的30天退貨規定等。”
畢馬威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戰略咨詢總監何穎及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戰略咨詢服務合夥人孫國宸指出,與日趨成熟的歐美市場相比,東南亞這個新興市場蘊含巨大潛力。東南亞不僅是中國品牌重要的供應鏈和貿易夥伴,也是出海的關鍵市場。
他們認為,伴隨著中國品牌成長的新一批東南亞消費者,從認識、購買中國產品,到熟悉中國品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