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據海外網報道,疫情防控中,人們在與病毒作鬥爭的同時,也在與不良心理情緒作鬥爭。就像重視健康寶上的“綠碼”一樣,我們也得積極守護心理健康的“綠碼”。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劉競接受記者採訪,給出心理疏導建議。
疫情影響因人而異,特殊群體尤需注意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心理健康會產生什麼影響?
劉競:作為一個應激事件,疫情帶給每個人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與個體的年齡、性格特點、認知模式、社會閱歷、應對方式等密切相關,不能一概而論。這其中,人們看待事物的認知模式對情緒和行為有著重要影響。
《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前後全球焦慮與抑鬱症數據的變化。該研究發現,疫情導致2020年抑鬱症患病人數增加了0.53億,增加幅度約27.6%;導致2020年焦慮症患病人數增加了0.76億,增加幅度約25.6%。
當然,這是2020年的數據,在疫情早期,我們對新冠病毒缺乏了解,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兩年多來,我們在與病毒鬥爭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對這個病毒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研究,新冠肺炎帶給人們心理上的應激反應也弱化了許多。但是隨著疫情的持續波動與反覆,人們可能因為疫情繼發帶來的其他社會問題如經濟壓力、社會隔離等而產生新的應激反應。
記者:疫情之下,哪些人群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