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關注農民工結構性新變化
http://www.crntt.hk   2022-05-12 08:38:32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中,關於農民工年齡結構和區域結構的新數據尤其值得關注。

  就業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近3億農民工的就業,事關經濟社會全局和億萬農民福祉,尤其牽動人心。從農民收入結構來看,近年農民的務工收入已超過務農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來源。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是穩住務工收入。從產業與就業的關係看,人口紅利多了,經濟才有活力,反之亦然。擴大農民工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是當務之急。

  農民工就業是觀察經濟的一個窗口。近年來,在就業優先政策實施下,農民工就業總體穩定。農民工總量從2010年的2.42億,一路增至2019年的2.91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略有減少,2021年又恢復增長並創新高。儘管總量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已減緩。2021年,農民工總量只比2019年增加174萬人。更嚴峻的是,今年以來,疫情的影響仍在全球蔓延,在我國呈現多點散發態勢,農民工就業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收入增速也面臨下滑的挑戰。

  過去,人們關注農民工的結構性問題,主要聚焦於“招工難、用工荒”,其背後固然有農民工總量增速下降的因素,更有技能型農民工結構性短缺的因素。如今,正確認識農民工結構性變化的一些新趨勢,對做好經濟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一是農民工流動更趨本地就業的趨勢凸顯。2021年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增長1.3%,本地農民工增長4.1%。本地和外出的劃分標準為是否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外出就業對鄉村有巨大積極作用,也有些許消極影響。積極作用表現在為農民打開二三產業就業空間,成為增收的重要來源。消極影響表現在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有可能加劇鄉村“空心化”。本地就業則離土不離鄉,成為活躍縣域、聯結城鄉的紐帶。

  二是農民工總體老齡化趨勢明顯,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力。近5年來,全國農民工平均年齡逐年提高,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也在提高。2021年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0歲,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6.8歲。老一代的農民工正在返鄉路上,更傾向於就地就近務工,新生代農民工則成為不少行業的用工主體。農民工老齡化既是人口老齡化的體現,也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體現。新老農民工的代際轉換既與就業結構有關,也與產業結構有關。

  農民工受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雙重影響。無論是新型城鎮化還是鄉村振興,都要把農民工外出就業與本地就業結合起來。實際上,外出就業為農民工打開了眼界,本地就業為農民工提供了平台,兩者相輔相成、適時轉化,蘊含著鄉村發展的動能。對外出農民工來說,各地應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就業形態不豐富、就業技能不足等問題;對本地農民工來說,要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豐富縣域經濟形態,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

  讓農民工在城鄉間順暢流動、各美其美,既是城鎮化道路的客觀要求,也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回旋餘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度有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返鄉。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社會大局能保持穩定,關鍵是農民在老家還有地有房,回去有地種、有飯吃、有事幹。農村改革始終要注意保護農民利益,無論是本地農民工還是外出農民工,都要切實維護其土地權益;新型城鎮化要聚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有能力和意願的農民工在適宜的地方樂業安居,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