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形成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
http://www.crntt.hk   2022-03-08 07:43:10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黨中央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十四五”規劃中作了專門部署。日前,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南方日報發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仲高文章表示,由此,“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框架將基本建立,推動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

  文章分析,廣東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1556.5萬人,占12.3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081.3萬人,占8.58%。可見,廣東人口發展已邁入快速老齡化軌道。科學認識人口老齡化趨勢,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廣東人口發展戰略中重大問題之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科學認識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省情。與全國人口老齡化特征相比較,廣東人口老齡化既有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進程快,少子化、家庭規模小型化日趨明顯等共性特征,也存在顯著的個性特征。概括來看,主要有三:一是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波動性。由於外省流入人口的年齡結構相對年輕,使得廣東常住人口老齡化進程較全國緩慢,但又由於人口流動具有波動性,從而導致廣東人口老齡化進程波動性較強,存在不穩定性。二是人口老齡化要素的叠加性。受人口預期壽命延長、人口周期性變動規律及人口城鎮化推進等因素影響,廣東人口老齡化具有人口高齡化、家庭核心化以及老年空巢化等要素叠加的特征。當前,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即將進入中高齡,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持續弱化,空巢、留守、獨居、失能等老年人家庭數量大幅增加,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日趨旺盛,高齡失能長期照護剛性需求不斷增大。三是人口老齡化分布的差異性。在區域、城鄉發展差異及人口城鎮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廣東人口老齡化的空間分布差異仍較明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程度倒掛現象仍未改觀。即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普遍高於城鎮;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於珠江三角洲地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從理論上科學認識老年社會。學界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把老齡問題的研究界定為發展問題和人道主義問題,研究的重點還是老年人本身;第二階段是把老齡問題界定為結構性問題,即人口老齡化表現為人口結構性缺陷:第三階段是把老齡問題放置於人類社會、把人口老齡化與人類文明進步關聯。

  文章指出,當前,科學認識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逐步形成以下認識:一是老年社會常態化。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現代化社會多數是老年社會。按照現代人口發展規律,步入現代化社會的國家或地區,其人口年齡結構也在走向老齡化,而且這種趨勢難以逆轉。因此,要充分認識並適應老年社會,要按老年社會的運行規律與邏輯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若以正常的心態接受老年社會,老年社會就不會被過度地看成是一種“社會危機”,老年社會將是我們必須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二是老年人參與普遍化。在個體層面,人口老齡化問題應對的關鍵在於老年人怎樣適應,無論是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還是成功老齡化,其核心要義就是要讓老年人以健康的身心狀態,按正常的社會一分子積極參與社會生產活動,不要把老年人孤立起來,不以年齡作為界定老年人社會參與能力的標簽。老年人參與普遍化,重在社會要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讓老年人可以自主參與社會生產生活,按照正常化、常態化的計劃安排,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自主選擇權,確保老年人能夠享有同樣的社會生活。三是代際共享規範化。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解決離不開代際之間利益共享。要在發揚傳統養老孝道文化基礎上,促進老年法律建設,加快養老服務體系的立法工作,保障養老服務工作開展有法可依,促進老齡社會治理法治化。

  總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的複雜性問題,理論認識需有全局視野,應對方案要有多元儲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為重點,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