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革GDP核算方法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2-02-26 10:08:28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不斷產生新情況,經濟分析和管理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中國GDP核算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國家統計局自成立以來在中國政府統計的建立、改革和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和經驗,這些成績和經驗也需要進行全面總結,以利於推動中國政府統計進一步改革,更好地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本文對中國GDP核算方法的一系列重要改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季度GDP核算方法的改革和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的改革進行闡述,對GDP核算方法的進一步改革進行探討,目的在於促進中國GDP核算方法的不斷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宏觀經濟決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政管理改革發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文章表示,中國1985年引入聯合國組織制定的《國民賬戶體系(SNA)》的核心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取代《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的核心指標國民收入,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GDP從經濟增長、經濟規模、經濟結構等多方面反映了經濟運行情況,因而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從建立GDP核算制度以來,國家統計局對GDP核算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斷提高GDP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和國際可比性。但是,與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GDP核算方法還存在一些差距。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不斷產生新情況,經濟分析和管理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中國GDP核算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一、GDP核算方法改革的歷史梳理

  文章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分析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對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SNA進行過兩次大的修訂,分別形成1993年SNA和2008年SNA。為了適應經濟迅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滿足經濟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反映國際標準的變化,國家統計局對GDP核算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計算機軟件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計算機軟件作為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動力,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過去的GDP核算中,與計算機硬件同時購買的計算機軟件支出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處理,而單獨購買的計算機軟件支出由於缺乏資料來源,沒有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處理。這種處理方法沒有反映出計算機軟件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的處理方法不一致。

  2004年中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年度,國家統計局根據1993年SNA的建議,對計算機軟件支出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將從市場上購買的計算機軟件支出從中間投入調整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2007)。這項改革有利於引導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加大計算機軟件的投入力度,推動計算機軟件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與開發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是經濟發展也積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資源環境紅利和人口紅利逐漸減少。創新和技術進步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和資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為應對資源環境問題和人口問題的重要手段,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研究與開發是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有效措施。
9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 “改進和完善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體現創新的經濟價值”。2016年,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好地反映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推動GDP核算與新的國際標準接軌,國家統計局根據2008年SNA的建議,對研發支出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不再作為中間投入,而是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

  這項改革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有利於引導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從而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使之在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驅動作用。

  (三)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核算方法的改革

  金融業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方式提供的金融服務。對於這種服務,金融機構不是向存款人和借款人直接收取服務費用,而是通過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的方式間接地收取服務費用。1993年SNA採用金融機構獲取利差的方式核算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價值,2008年SNA改為採用參考利率的方式核算相應的服務價值。2008年,國家統計局對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價值核算方法進行改革,採用了2008年SNA建議的方法。這項改革更好地反映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及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實現了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和數據的國際可比性。

  (四)季度GDP核算方法的改革

  1992年,中國建立了季度GDP核算制度。當時採取的是累積的核算方法。季度GDP核算比年度GDP核算能夠更加及時地反映經濟的短期運行狀況,在經濟形勢分析和經濟政策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受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1998年一季度GDP增長速度由上年同期的10.1%迅速回落到7.3%,國家及時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隨著經濟形勢的迅速變化,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經濟形勢分析和經濟政策制定對季度GDP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種需要,也為了提高季度GDP核算的國際可比性,2015年,國家統計局對季度GDP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將累計方法改為分季方法。與累計方法相比,分季方法核算的GDP數據能夠更準確地衡量當季的經濟活動,能夠更靈敏地捕捉經濟的短期波動信息,從而為經濟形勢分析和經濟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撐。

  (五)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的改革

  自從1985年建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中國一直採取分級核算方式,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國家GDP,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核算本地區生產總值。

  隨著以地區生產總值作為主要指標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的實施和中國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分級核算制度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突出表現為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與國家GDP數據不銜接,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長期高於國家GDP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區生產總值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這是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增強政府統計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國家統計局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實施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改革核算主體。由國家統計局統一組織、領導和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參與地區生產總值核算。二是完善核算機制。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工作,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制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制定和規範統一核算工作流程。三是規範數據公布。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公布或授權各地區統計局公布本地區數據。這項改革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家GDP數據之間的基本銜接,提高了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質量,對於地區與全國規劃目標的銜接和區域發展政策的制定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