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民生支出達七成以上。例如,吉林財政支出3696.7億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左右;河南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省民生支出7817.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
各地還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既做大財政“蓄水池”,也算好財政“精細賬”,繼續落實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要緊處的要求。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介紹,山東省級日常公用經費、業務運轉類支出統一壓減20%,會議、差旅、培訓等經費壓減30%,“三公”經費預算下降25.9%。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表示,北京2021年繼續按10%的比例壓減出國、會議、差旅和培訓等經費,嚴禁無預算、超預算撥款,嚴禁超範圍超標準開支,從嚴從緊核定“三公”經費。
應對壓力出實招
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2022年一些地方依然面臨減收增支壓力。李旭紅分析,收入方面,2022年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會給地方政府帶來短期減收壓力。同時,受疫情反覆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不確定性較大。支出方面,隨著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領域對民生支出要求的不斷提高,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剛性增加。
面對困難挑戰,多地充分研判,科學合理制定2022年財政收入預期增長目標。“2022年,北京財政收支的主基調是增收潛力和減收壓力並存。”吳素芳表示,北京財政收入預期目標為6169.6億元,增長4%。
河南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預期目標為5%,將重點支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現代產業體系,保障重點民生等。
各地還紛紛拿出實招,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介紹,今年廣東將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並向財力薄弱地區傾斜支持。
安徽支持推動項目、企業、人才和資本落地,支持做強園區經濟,做大稅源、做強稅基、做優稅質,努力實現財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今年‘緊平衡’的財政形勢不會實質性改變。”王澤彩表示,各地應認真落實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繼續做大經濟“蛋糕”,創造財政增收空間。同時,科學分析階段性經濟下行、疫情持續演變等帶來的不確定性,盡可能避免出現“前高後低”或“前低後高”問題。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