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中國青年報評論,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
黨中央提出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受到了人民群衆的廣泛歡迎和呼應。但一個時期以來,對共同富裕中“共同”的理解也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有的認為是大家一起“同時”“同步”達到一個富裕水平,有的認為是社會財富可以平均分配了、勞動成果可以利益均沾了,有的甚至在思想認識上又陷入了絕對平均主義的誤區。
這些想法和認識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非常明確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談到平均主義,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中國古人提出的“均貧富”的樸素思想,歷史上農民起義軍提出的“均田”“均富”口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我國生產力還沒有很好發展的條件下,盲目地搞“一大二公”等冒進主義做法,後來我們指稱為“平均主義大鍋飯”,這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也違背了生產力發展規律。歷史的教訓是發人深醒的。
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
我們今天所說的共同富裕,在思想理念、本質目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上與平均主義是完全不同的,共同富裕絕不能與平均主義畫等號。
在思想理念上,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歷史上農民起義軍總是用“均田”“均富”口號調動下層勞動者的力量一起來推翻統治者,無非實現了朝代的更替,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封建統治的制度根基并沒有變。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搞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給廣大農民平均分配土地,但本質與過往完全不同,根本上是要消滅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徹底解放農民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限於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上經驗上的不足,我們在分配制度上失於“絕對平均主義”,走了一點彎路。因此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明確提出,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平均貧困。<nextpage>
在本質目的和發展目標上,我們的改革就是從打破平均主義開始,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經過全黨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頑強奮鬥,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我們也更加深刻認識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必須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既能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也能防止社會兩極分化,實現社會和諧安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在實現路徑上,我們強調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首先是把“蛋糕”做大,大力提倡和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創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社會政策環境,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但不搞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強調要先富帶後富、幫後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不能助長靠偏門致富、靠資本掠奪的社會風氣。其次是要把蛋糕分好,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的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還是在於共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准。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繼續苦幹實幹、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的征程。
那種寄望坐享其成,貪圖平均主義施舍,希冀“天上掉餡餅”能吃共同富裕目標的“大鍋飯”的任何制度和做法,都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胡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