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
http://www.crntt.hk   2021-11-04 08:59:53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完成的重要的戰略任務。它既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關乎民心向背和能否築牢我們黨長期執政基礎的政治問題。

  光明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韓保江文章表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狹義上的物質財富的富裕,而是廣義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它既包括表現在收入、財產及物質生活條件上“看得見”的顯性富裕,又包括表現在社會公平正義和“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均等化、生態環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條件上“容易忽視”或“看不見”的隱性富裕。因此,要實現這樣的全體人民“全面富裕”,並不只是先“做蛋糕”後“分蛋糕”那樣簡單,而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後勁。

  從本質上說,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文章提出,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是必須用好創新發展這個第一動力。共同富裕是收入分配問題,但根本是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切實保持中高速增長,繼續做大經濟規模和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礎。因此,一方面必須徹底改變我們更多依靠資源、環境、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加快實現從要素驅動轉化為創新驅動,進而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全要素生產率,以更少的投入實現最大化的產出。尤其要通過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和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增強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和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和不斷升級的美好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必須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各種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各類社會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從而讓人民群眾勤勞創新致富,使絕大多數人步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

  二是必須依靠協調發展這個內生特點。協調發展解決的是我國存在的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只有協調和平衡好這些關係,才能做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要找出區域發展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全域人民共同富裕,在鼓勵東部發達地區發揮先富示範作用的同時,更要強調東部地區帶動未富的中西部尤其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剛剛脫貧的落後地區,並形成長效機制。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就必須承認實現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因此,既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又要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用制度保障城鄉人民共同富裕。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就是要突出解決“經濟這條腿長、社會這條腿短”的問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就是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三是必須借助綠色發展這個普遍形態。綠色發展既是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實現一些欠發達地區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欠發達地區大多是限制開發區、生態涵養區和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由於工業化水平低,故而碳排放程度低。推動綠色發展,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發展碳匯交易市場,促使生態受益區和高碳排放的發達區向欠發達地區進行財政補償和購買碳排放權付費,從而促進欠發達地區居民增收和實現共同富裕。

  四是必須依托開放發展這條必由之路。開放發展旨在解決內外聯動和雙向開放的問題。欠發達地區發展落後以及居民增收緩慢,除了自然條件原因,大多是因為對外開放程度低,不能充分分享開放紅利。因此,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落下”,必須加大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對外對內雙向開放,讓更多產業、資本、技術、知識、數據等生產要素流向這些地區,不斷增強它們的發展能力和發展後勁。

  五是必須用好共享發展這個關鍵一招。共享發展既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招。一方面,要明確低收入群體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有效減輕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提高低收入群眾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逐步縮小職工與居民、城市與農村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體系,加快縮小社會救助的城鄉標準差異,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線。另一方面,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資本性所得管理,在依法保護合法收入的同時,要防止兩極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