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防範和糾正對“共同富裕”的認識誤區
http://www.crntt.hk   2021-11-09 10:38:33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羊城晚報發文,自從共同富裕被推到“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日程以來,包括理論界、學術界、企業界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發出了熱烈而積極的反響,但也出現了一些非正常的理論思考,進而形成了認識上的誤區。因此,理清關於共同富裕的觀點,警惕和糾正認識誤區,對於推進我省更好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把黨的決策細化在有關工作當中,非常有必要。

  一、對共同富裕的階段發展存在超前論認識誤區

  圍繞我國是否進入了推進共同富裕的發展階段,存在超前論的認識誤區。超前論認為,我國還沒有進入到將共同富裕作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而推行這一任務的實踐是一種超前行為。為何會存在這一觀點?其理由是認為尚缺乏一系列判斷是否進入全面實現共同富裕階段的事實和數據支持,認為總體富裕程度是否達到需要平均分配的程度還不確定。對這一類問題的回應需要從整體局勢上進行判斷。

  從收入差距來看,中國近年來基尼系數和高低收入比仍處於較高水平;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落後於高低收入群體,高收入戶與中間群體差距擴大,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信號。從社會形勢來看,中國老齡化少子化加速到來,人口紅利漸遠,勞動力稀缺、資本過剩的逆轉出現,收入差距過大導致社會不穩定性因素增多。

  從使命來看,共同富裕,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推動共同富裕邁向更為實質性發展階段的到來是尊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判斷,既不超前,也不滯後,是對過去一百年成就的肯定和對未來發展藍圖著力點的開啓。<nextpage>

  二、對共同富裕的政策行動存在僵化論認識誤區

  圍繞我國對於推進共同富裕的行動,存在僵化論的認識誤區。僵化論有兩種認識,一種是政策僵化論,認為當下所提的共同富裕與往年提的共同富裕類似,只是“年年都提,平平無奇”的政策口號;一種是行動僵化論,認為當下開展的一系列政策是一種“運動式共同富裕”,是一陣風。這兩種認識,都是用停滯而非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共同富裕。

  對待共同富裕要從過程的視角來看,要從不同階段發生的結構性變化背景來看。共同富裕是動態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以共同富裕作為終極目標之一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我國發展富強的目標,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提出“ 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共同富裕作為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被“更加注重”。浙江省先行先試,開啓了為全國其他地方促進共同富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範之責。從這一動態的發展過程來看,共同富裕的目標是遞進發展的;共同富裕的推進也不是運動式的,而是積累促進的。共同富裕在中國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被不斷地、逐步地解決著。應該充分認識到共同富裕處於不斷發展的這個歷史事實,意識到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推進是中華民族踏上新征程的歷史必然。

  三、 對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存在片面論認識誤區

  圍繞我國如何實現共同富裕上,存在各類片面性的認識誤區。其一,片面認為共同富裕就是消滅富裕,就是“殺富濟貧”。一聽說我國要推進共同富裕,就以為是要把“打土豪”的錢分給每個人,夢想著以按需分配的方式,不勞而獲地接受國家分配。

  計劃經濟時代的慘痛教訓是深刻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簡單地采取“均貧富”,社會發展進步就會失去動力。新時代的共同富裕應該是普遍富裕基礎上的有差別的共同富裕。那種認為通過“短平快”方式能實現“共同富裕”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這反而會吞噬共同富裕的經濟社會基礎,有違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nextpage>

  其二,片面認為共同富裕就是削弱市場經濟。將共同富裕曲解為削弱市場經濟,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也不符合中國發展的具體實踐。市場機制具有優化資源配置、激勵創新、提高經濟效率和發展質量、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優勢,可以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以及規範培訓機構的舉措,并非否定市場經濟的行為,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不能片面看待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而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兩件事情辦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

  四、對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存在孤立論認識誤區

  有一種觀點,孤立地將共同富裕僅視為經濟上的富裕或者收入差距的縮小。而從內在體系來看,共同富裕的內涵不僅僅是經濟上富裕了,分配制度細化了,也包含了公平、正義、民主、法治、效率、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生產力提高、自我解放等內容。從發展方向來看,共同富裕不僅是發展的,而且是共享的與可持續的。共享意味著對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可持續意味著發展要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要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從實現要素來看,共同富裕需要實現社會環境體系與自然環境體系、生產體系與再生產體系之間的均衡發展, 包括高質量經濟發展、高水平治理、環境可持續承載等;從指標內容來看,它包括反映我國發展總體水平的基礎指標,涵蓋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及制度,也包括用於反映差距存在與消除的核心指標, 包括收入差距、地區差距與社會保障,也包括用於反映與國際水平比較的輔助指標,包括發展水平與人的感受;從代際維度上看,共同富裕既要滿足當前的需要,又不能以犧牲環境質量、破壞自然資源和後一代人的利益為代價。共同富裕的各個維度的子內容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不能孤立地看共同富裕,要用綜合性的視角,把共同富裕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nextpage>

  五、對共同富裕與世界的聯系存在移植論與封閉論認識誤區

  對如何從世界層面認識共同富裕,存在移植論與封閉論的認識誤區。移植論認為中國追求的共同富裕其實是西方的福利國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西方國家的福利政治,目的是通過增進國民福利來調整財富關系,遮蓋階級矛盾。然而,這種作為化解資本主義國家統治危機的福利政治并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實現全民富裕。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反而致使其社會政治經濟多重危機不斷爆發。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與西方福利社會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於: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并不是發展的終點,而是實現共產主義的一個重大步驟;而西方的福利社會,永遠也不可能通向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它不單單是社會政策是否合理,而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勞動創造幸福。共同富裕絕對不是等靠要,要避免福利國家的陷阱。

  封閉論則一味地排外,將共同富裕的視野只定格在自己本國圈子,只考慮本地發展、本地富裕,不顧及世界發展,不顧及與外部的銜接。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和平的周邊環境。要實現共同富裕,不能靠閉關鎖國,只有持續對外開放,謹慎處理好與其他大國的關系,保持順暢的國際貿易體系,不斷開拓新的海外市場,把我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結合起來,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共同富裕的探索具有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將希望和平發展的世界人民也納入到新時代共同富裕中來,擴大了共同富裕的主體外延, 打破了意識形態和制度的限制。

  只有從政治高度認識共同富裕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意識到共同富裕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的意義,時刻注意防範和糾正共同富裕的超前論、僵化論、片面論、孤立論、移植論和封閉論等認識誤區,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履行職責,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更高水平。

  (作者:鄭姝莉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精神文明研究所)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