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國的科研人員並未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當時,他們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早日造出中國人自己的巨型計算機,技術上不再受制於人。
從1978年到1983年,這5年里,承擔此項任務的研發團隊,沒日沒夜的頑強拼搏,解決了無數個基礎理論、技術和製造工藝問題,攻克了數以百計的關鍵技術難關,創造性地提出了“雙向量陣列”結構並完成整體設計,比原計劃提前一年成功研製出“銀河-Ⅰ”巨型計算機。
1983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Ⅰ”正式通過國家技術鑒定,系統達到並超過了預定的性能指標,機器整體穩定可靠,且經費只用了原計劃的1/5。
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獨立設計和研製億次巨型計算機的國家。
面向國家需求,實現真正安全自主可控
“從2002年之後,經過15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超算實現了安全、自主、可控。”楊廣文說。
近10年來,我國從基於自主可控超級計算機系統的軟件與應用、服務於國家特殊需要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考慮,重新布局了超級計算機的研製工作。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在高性能計算機研製、系統軟件及應用等方面給予布局支持。其中,研製“神威·太湖之光”就是國家重點組織開展的一項重大科研任務。
2013年4月22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提出在無錫市建設10億億次超級計算中心,得到科技部的支持;2014年3月5日,科技部同意“高效能計算機及應用服務環境(二期)”重大項目立項;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研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