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定農民種糧收益不能含糊
http://www.crntt.hk   2021-06-27 08:01:32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近一段時間,種糧農戶的好消息不斷。為了穩定種糧農民收益,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200億元農資補貼,並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增強農民抵禦風險能力。這進一步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有利於穩定種糧農民信心,實現今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去年以來,糧食生產成本有所上升。在需求拉動、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尿素、鉀肥、磷肥等農資價格快速上漲。從需求看,受糧價上漲的影響,農民種植意向增強,購買農資積極性較高。從生產成本看,受國際傳導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煤炭、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推動農資生產成本上升。雖然有關部門投放儲備化肥以後,主流化肥品種價格出現回落,但尿素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糧價是百價之基。如果糧食價格暴漲暴跌,就不利於穩定種糧農民信心。去年以來,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導致相關產業生產成本增加,下游養殖、加工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國家出台一系列保供穩價的調控措施,糧食市場降溫效果明顯,玉米價格有所回落。糧價下跌有利於緩解下游相關產業生產成本壓力,但在一定程度會傷害農民種糧積極性。

  在生產成本上升和糧食價格調控的雙重影響下,農戶種糧收益難免受到影響。一些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利用自身的渠道資源優勢,與農資生產企業直接對接,通過團購等形式能以相對低價購置到農資,降低種植成本。然而,小農戶仍然是我國糧食生產經營的主力軍,承擔著糧食生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的任務,卻承受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等挑戰。

  國家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資金,能夠有效彌補農民種糧的農資增支,保證農民種糧收益相對穩定。為了避免農業補貼“吃大鍋飯”現象,這次農資補貼突出補貼的精准性和指向性,把農資補貼同糧食生產直接掛鈎,明確指出是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補貼。各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可“撒胡椒面”讓農民人人有份,而須仔細斟酌,切實補貼給實際種糧農民。

  糧食生產比較收益本來就低,種糧農戶特別是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生產經營風險日益增多,除了要承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外,還要承受台風、洪澇、乾旱等極端天氣以及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風險。國家亟需建立農業補貼長效機制,從根本上穩定農民種糧收益。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穩定器”。近年來,我國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全覆蓋,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民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現狀,但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成本保險,覆蓋面廣,賠付額度低,抗風險能力有限。

  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變,是大勢所趨。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在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份,對500個產糧大縣實施稻穀、小麥種植完全成本保險和玉米種植收入保險,兩種保險保障水平最高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既能有效彌補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導致的損失,又能有效彌補因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損失。這無疑有利於穩定種糧農民信心,加速土地流轉進程,猶如為國家糧食安全上了一把“保險鎖”,確保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