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結合地方特點和文化特色,在興賢古街設立了武夷山茶室評理室。“溫馨和諧的評理環境,讓當事人情緒穩定、趨於理性,在喝茶閑聊中拉家常講道理,減少對立情緒,許多信訪矛盾就容易解決了。”武夷山市信訪局局長楊浩強說。
晉江市推出“信訪評理+慈善”機制。由政府出面募集“平安慈善基金”,在信訪評理之後,對於無法獲得賠償又確實生活困難的信訪人進行慈善捐助。
類似的創新實例還有很多:廈門市海滄區信訪局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各級評理室配備一名以上律師或司法工作者,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參與信訪評理,保障信訪評理工作的專業性;漳州市利用“勞模調解員”賴水順的“調解工作室”,將人民調解與信訪評理結合起來,共同打造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南安市根據民營企業聚集的特色,建立行業評理會……
“所有的制度創新,都是為了利用好現有條件,解決好實際問題,讓信訪評理這個好制度發揮更大的效能。”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史振郭說。
“推行信訪評理,拓寬了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有利於形成化解信訪矛盾、紓解群眾心結的合力。”國家信訪局研究室主任牟海鬆說,“信訪評理工作踐行了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實現信訪工作‘事心雙解’的有益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