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並將其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作出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任務艱巨,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流通體系的有效支撐,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多地取決於現代流通能力。流通的先導性力量能夠帶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企業的組織形式隨全球價值鏈體系變化不斷調整,並由此構成國家持續增長的競爭力。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繫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更好暢通國內大循環,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重要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暢通,需要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效率提升及相互促進。經濟循環的暢通與否和質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流通體系的完善程度與運行效率。流通是生產和消費的橋梁紐帶,會引導生產、調節分配、促進消費,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高效順暢流動。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有利於補齊流通領域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和順暢流通,促進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內在要求。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流通體系是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接口。社會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現代流通體系可以跨越國界,高效銜接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實現商品和要素有序集散、高效配置、價值增值,使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繫日益密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並可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帶動世界經濟貿易發展,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塑造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重要戰略舉措。現代流通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所在。國際經驗表明,衹有構建自主可控、內聯外暢的國際化流通渠道和組織網絡體系,才能有效獲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貿易定價權、市場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多重因素叠加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深刻調整,迫切需要增強我國在全球流通中的競爭力,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國家骨幹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流通領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環境顯著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不少堵點,迫切需要用好用足我國具有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體系完備優勢,推動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全球流通能力和規則制定能力,逐步構建起於我有利的全球流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