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
http://www.crntt.hk   2023-05-24 08:46:20
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是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前提,也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保障。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的新變化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釋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從戰略安排上對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科學部署,擘畫新征程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偉藍圖。

  《紅旗文稿》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張福軍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科學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系統謀劃,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新形勢下推動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在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文章認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是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前提,也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牢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堵點,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

  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同時發力、協調配合。一方面,加強需求側管理,盡快形成完整的內需體系。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需求側管理主要是針對制約國內需求潛力釋放的結構性問題,通過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有效挖掘消費潛力,把潛在消費和投資需求激發出來,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好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作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牽引,供給也難以實現有效對接。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提升供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促使供給和需求兩端動力強勁、總體匹配,動態平衡、良性互動,方能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二、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

  文章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要求,也是決定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衹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確保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必須搶占新一輪的國際競爭制高點,提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

  進入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在新征程上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可以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要“研究真問題,形成真榜、實榜”。他強調,“我們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中國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通過將科技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聯動,有助於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成為在重要科技領域的全球領跑者和在前沿交叉領域的開拓者。

  三、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文章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既要通過國內循環主動推動國民經濟各個產業有序運轉,又要通過國際循環主動布局全球產業分工和整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牢牢掌握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確保國民經濟安全穩定運行。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係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保持並增強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