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創新驅動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隨著中國崛起,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了技術封鎖和市場封鎖,因此,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產業鏈升級暢通國內大循環、並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的主動地位。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供應鏈升級,應該著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同時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以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我國要重點提升產業鏈的基礎能力和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掌控能力,突破制約產業鏈安全的短板,解決科技創新中的卡脖子問題,將“專精特新”的產品打造和產業鏈生態相結合,形成深度全球價值鏈,打造不會被輕易替代的獨特競爭優勢。在國際大循環方面,過去我國是被動融入全球化過程,中國對國際治理規則具有較少的話語權,只能去適應國際規則。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強調對外開放主動權,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國際市場更好地聯動,主動選擇全球化過程,因而中國的國際大循環將直接影響未來全球化的走向,趁全球化、逆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再整合、國際商品流通規則修訂之際,提升國際話語權;創新驅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優化升級、創新驅動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消費國際循環新業態、新模式、新載體等一系列國際循環產品,有效提高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
五、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發揮制度優勢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更高質量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理性的原則,更有效率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工具理性的原則,更加公平彰顯人民主體的原則,更可持續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永續的原則。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推動我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徑,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占據前瞻戰略制高點的重要法寶,更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中國經濟崩潰論的論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目標就是要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就必須從傳統經濟體系轉換到現代化經濟體系,社會主要矛盾、資源配置方式和產業體系都要轉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內涵在於構建一個高質量、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供給體系,無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主線,推動“三高”體系的建立首先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解決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問題,其次要破解有效供給不足與無效產能過剩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最後要培育發展新動能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必須重視數字經濟的作用,在微觀層面上數字經濟能更好地實現供需匹配,推動價格機制的完善;在宏觀層面上,數字經濟能夠改善要素投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由此可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利推進必須充分依托“有為政府+有效市場”雙輪驅動,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突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作用,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和良性互動。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鄒新月(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