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區域經濟一體化助推“雙循環”
http://www.crntt.hk   2021-02-02 08:58:49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並不是“閉關鎖國”。只有擴大開放,才能更好地促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向“世界工廠+世界市場”轉變: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必然性

  廣州日報發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文章分析,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占全球22%以上,中國的對外開放為全球提供了一個成本極低、規模巨大的勞動力池,對於全球資本、技術以及待組裝的中間產品產生巨大吸引力。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蘊含著巨大的全球生產成本降低潛力。再加上,當時中國市場規模小,1978年中國GDP總量占全球只有1.74%,到2004年也不到5%,對於世界市場的影響有限,很難成為“世界市場”。“世界工廠”而非“世界市場”的地位,決定了中國大量進口除勞動力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以及中間產品進行組裝加工,然後將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決定了中國生產了大量以國外市場為目標市場的產品,用參與國際循環帶動國內經濟迅速增長。改革開放後四十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遠高於世界2.9%的平均增速。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2019年、2020年中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但是仍然屬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內製造業規模全球第一,產生巨大集聚效應,加上其他因素,使得中國勞動力成本雖然等於甚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短期內仍然是“世界工廠”。但與40多年前不同的是,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已經超過16%,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穩居第二接近第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顯著。

  中國經濟比重的提升就意味著世界其他地方的比重在下降,結果必然是國內生產更多為了滿足國內需求。事實上,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已經降低到35.68%,遠低於世界60.27%的水平,在近200個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10;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占GDP比重也降低到1.5%。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國內的投資加消費占比近10多年來一直增長,尤其是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是連續14年持續上升,2019年達到55.4%,內需作用越來越重要,這是一個既成事實,也是一個趨勢:未來只要中國GDP增長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繼續提高,這種趨勢就不會變化。

  擴大開放,吸引全球資源加入中國大循環

  文章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並不是“閉關鎖國”。只有擴大開放,才能更好地促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擴大開放,依托國內巨大市場以及作為世界市場的潛力,將外部資源吸引過來參與國內大循環,是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中國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具備“人均中等、總量巨大”兩個關鍵特征的經濟體。這意味著,中國同時具備發達經濟體不具備的潛力優勢和發展中國家不具備的大規模市場引力優勢,只有進一步開放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中國這一獨特優勢,吸引全球優勢資源到中國實現循環,挖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並影響到全球市場,從而真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值得強調的是,發展國際服務貿易非常有利於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也是推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抓手。國際服務貿易有四種形式,分別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以及商業存在。其中,自然人移動和商業存在,都涉及到吸引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到國內大循環的過程。中國目前已經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同時又具備獨一無二的國情特征優勢。中國人均收入處於中等水平,經濟總量又高達全球16%,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國情特征。用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引力”吸引全球優勢資源,挖掘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可以說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之一。尤其是中國41萬億人民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使中國成為最重要的消費品市場,非常有利於吸引全球的產品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提供者來到中國提供服務,在為中國巨大的消費者群體服務過程中形成“本地市場效應”,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並出口出去。這個過程伴隨著國際服務貿易的進口和出口,會帶來世界和中國的共贏。

  一些領域的服務貿易對於優化國內大循環的環境,打通堵點也能發揮作用。比如,近年來離岸服務外包占新興服務貿易出口額的70%左右,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外和國內對於服務需求的此消彼長,出現了服務外包的“離岸轉在岸”,原本為國外客戶提供服務的外包承接者,也開始為國內發包方提供服務,他們在服務於國外客戶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技能和標準,以及處理外包流程過程中合同制定方面的一些經驗,也有利於與國內發包方的業務往來,這就可以降低國內產業分工過程性必然涉及到的交易成本下降問題,有利於打破國內大循環的一些堵點,促進國內經濟循環更加暢通高效。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