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經濟發展新成效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http://www.crntt.hk   2021-01-05 09:35:42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十四五”時期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人民日報發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文章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的主要目標,其中第一條就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們要深刻理解這一首要目標的豐富內涵,確保“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文章提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奮力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台階,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但必須清醒看到,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基本國情、立足最大實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只有一以貫之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是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深化改革創新,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質量效益逐步提高。2016—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6.6%,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6%;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15年提高28.9%;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1%。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十四五”時期,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經濟長期向好基礎,推動經濟由大向強邁進。

  促進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中國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已形成超大規模市場,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十三五”時期,中國積極擴大內需,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市場潛能不斷釋放,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42.4%。居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201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7.6%和30.0%,比2015年分別下降2.1和3.0個百分點;國內旅遊人數達到60.1億人次,比2015年增長50.2%。投資補短板、強弱項作用持續發揮,2016—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農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6.0%、15.2%、15.4%。同時也要看到,國內有效需求仍顯不足,居民消費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重點領域投資亟待加強。“十四五”時期,面對國際國內環境深刻變化,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增長潛力,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投資空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促進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中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是順利闖關過坎、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十三五”時期,中國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大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日益凸顯。需求結構優化,2016—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61.1%。產業結構優化,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4.3%,比2015年提高3.5個百分點,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創新投入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23%,比2015年提高0.17個百分點,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知識產權產出增長迅猛,2019年專利申請受理量比2015年增長56.5%,居世界首位;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十四位,比2015年上升15位。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等領域捷報頻傳,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循環不暢、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問題仍然存在。“十四五”時期,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