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作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以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會議要求,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體現出從供需兩側發力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思路。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文章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擴大內需取得突出成效:國內市場規模大、增長快和發展潛力足的優勢不斷顯現,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提升,內需支撐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凸顯。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投資結構加快優化,內涵型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供給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這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穩步推動國內市場由大變強,有效激發內需潛力,穩住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本盤”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要看到,中國生產體系內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比較明顯,由於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制約居民消費潛力釋放、投資優化升級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釋放和內需效能的提升還面臨諸多制度性障礙和政策性約束。這也決定了“十四五”時期中國擴大內需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通過有效制度安排,合理引導消費、儲蓄與投資,促進供需平衡、內外循環暢通,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文章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客觀上要求必須從供需兩側抓牢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一方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必須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要著力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滿足能力;要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提升供給效率,實現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另一方面,要瞄准國內大循環中存在的堵點和制約有效需求擴大的突出問題,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切實發揮好需求牽引供給的作用。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從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和一體化謀劃,統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改善消費意願。積極拓展投資空間,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加大補短板、促轉型和強保障等方面的投資力度,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十四五”時期,從供需兩側發力擴大內需,既能促進供給結構優化和國內供給質量提升,又能促進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持續增長,為國內供給提質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需求拉動力,推動實現供需良性互動,從而發揮國內市場規模大、韌性強、活力足的發展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