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020年的特殊時期,觀察中國發展方向、發展動力的世界目光,倍加關注中國全國兩會釋放的改革開放信號。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國際社會普遍稱道的是,中國堅定選擇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不僅自身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而且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如何變壓力為動力,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立足當下、兼顧全局、著眼長遠的答案。
今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節點,中國既著眼於確保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又全力在貫徹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上開好局。關於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方面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出台,讓世界看到中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積極作為。中國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提出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英國路透社評論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藍圖徐徐展開,有望在未來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增強中長期經濟發展動力。”馬來西亞《星報》寫道:“中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和高水平的開放為原則,通過彌補制度上的薄弱環節,將有助於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即便在當前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堅定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透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世界看到中國將通過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積極利用外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舉措,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光明前景。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發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場,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大幅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些面向世界的利好信息,都彰顯了中國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德國軟件巨頭思愛普首席財務官盧卡•莫齊奇稱讚“中國的投資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友好而積極的”,並期待同中方進一步加強創新合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所長彼得•德賴斯代爾認為“中國致力於營造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這將有利於提升投資者信心,促進全球經濟復甦”;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艾瑞克•伯格羅夫十分關注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新前景,認為這“對世界經濟非常重要、非常有益”……來自國外商界學界的這些聲音,代表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期許。
矚目中國“兩會時間”,世人總能從中國改革開放邁出的新步伐中讀出成功密碼。“中國應對挑戰之道始終在於繼續改革開放,這一次也不例外。”這是國際觀察人士得出的最新結論。國際社會普遍相信,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中國,能夠在不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征程上,攜手全球夥伴,為實現各國共同發展打開新視野、作出新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