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2020年中國經濟破“疫”前行扎實起步。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以新產業、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非常時期,中國經濟顯露出難能可貴的“穩”的定力和“進”的潛力。隨著宏觀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從“六穩”到“六保”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正在不斷加快。
中國經濟首季扎實起步
“-6.8%”,日前發布的中國經濟首季報顯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現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均出現明顯下滑。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對各國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帶來重大影響,也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4月21日說,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
透過近期發布的一系列數據,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經濟依然顯露出難能可貴的“穩”的定力和“進”的潛力。
從趨勢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復工復產率不斷提升。3月份,包括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城鎮調查失業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較1至2月降幅收窄。全社會用電量、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3月份降幅都出現收窄。據電網公司調度數據顯示,4月1日至15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2%,實現正增長。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
從經濟動能看,受疫情影響,傳統動能被短期抑制,但隨著消費回補會迎來恢復性增長。更可貴的是,以新產業、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無接觸配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呈現巨大潛力。數據顯示,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表現亮眼,逆勢同比增長13.2%。
從基本面看,疫情是突發公共事件,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因素沒有變,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是基礎工業保持正常增長,防疫物資供應和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有力,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較好保障,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4月17日說。
“六穩”“六保”全力穩住基本盤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穩”是大局,“保”是前提。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面對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新的“校准”,貫穿經濟工作的主線,從“六穩”到“六保”,進一步加大政策對衝力度,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毛捷表示,從一季度經濟數據看,中國應對疫情措施及時有力,在世界範圍起到了示範作用,但是也付出了經濟增長、財政收入下降的代價。當前,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因素愈加突出,尤其是就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穩定非常關鍵。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