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日前有報道稱,美國和日本正“呼籲本國企業撤離中國”,引發熱議。在一些西方政客炒作“去中國化”的輿論背景下,這則“言之鑿鑿”的消息尤其讓人心驚。事實果真如此嗎?
“美日政府將為企業搬離中國買單”系誤讀
“美國政府掏錢,幫助本國企業搬離中國”的消息緣起於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在福克斯商業頻道節目中的講話。他說:“如果美國政府允許公司全額抵扣包括從中國遷出在內的全部資本支出成本,也就相當於美國企業搬離中國的費用全部由美國政府買單。
問題在於,這種抵扣只是幫助企業在回遷當年,減少納稅總額,根本不是政府替企業報銷全部搬遷費用。庫德洛所謂的“買單”實在是誇誇其談。從美國政府官員近期表現看,為了宣示其政治立場而亂開空頭支票的情況也並不鮮見。
而“日本撥款23億美元資助日本企業遷出中國”,更是個烏龍事件。據此前媒體調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確實在4月7日通過了一個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經濟應對方案,其在第30-31頁裡有關供應鏈專項改革的內容裡並沒有出現“中國”二字,只是鼓勵國內投資和海外供應鏈多元化。
針對傳言,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政研室主任袁達在20日例行發布會上也表示,中國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商會機構近期調查顯示,3月份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於好轉,投資意願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布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事實勝於雄辯,美日企業在華投資意願不減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曾一度影響了外商投資的積極性,但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悲觀情緒已逐步消散。
根據商務部對全國87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70%的外企占72.8%。其中,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恢復生產,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占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占42.3%,其他地區日企復工也取得積極進展。隨著在華生產率先恢復,已有許多日企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進一步開展對華投資的意願。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儘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疫情等一些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而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都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近日美國零售巨頭Costco更是斥資12億元人民幣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並宣布將在上海開設第2家門店;豐田也表示將與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資興建電動車工廠。
中國優良“大小環境”對外資形成強大磁吸力
外資進入中國,並不只看中廉價勞動力這一個因素,它是對中國“大小環境”綜合評估後的決定。“小環境”事關企業盈利狀況,除人力成本外,還包括產業鏈體系、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等多個方面。
產業鏈體系完備。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各個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形成聚合優勢,並配備大量的熟練工人和工程師人才隊伍,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