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記者走訪深圳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話鋒一轉,稱“現在開始嚴打了,再做就是頂風作案”。
根據商業銀行截至20日14點30分報送的自查情況統計,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22日公布的初步排查情況是:未發現剛註冊企業即申請經營貸的情況;未發現支小再貸款信貸資金通過房產抵押經營貸形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轄區存在個別商業銀行有客戶先全款買房,再以該新購置房產作為抵押申請經營貸的情況,但規模占比很小。
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22日表示,按照貸款貼息實施辦法,該局將在5月份匯總各銀行貸款貼息項目,在完成審核、公示等工作後,下達資金計劃。目前,市、區兩級貸款貼息項目均未進入資金發放階段,不存在貸款貼息資金進入房市的情形。
惠企政策豈能走樣變形?
“‘經營貸’利率不是一直都這麼低,貸款期限也不像房貸那麼長,長期來看沒有房貸有優勢。”已獲得“經營貸”額度的張賢壁認為,用“經營貸”買房的人流動資金要“充裕”,一旦‘經營貸’政策收緊或利率上調,能從其他渠道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才行,“要不然得不償失”。
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營貸”最長可貸十年,每年需償還全部本金,需要承擔資金過橋費等,“用於‘買房’的話確實存在一定風險”。
這意味著用“經營貸”代替房貸的門檻其實並不低。這種情況下,仍有“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說明是背後樓市炒作作祟。
“經營貸”是中小微企業的“救命錢”,惠企政策為何在落實過程中走樣變形?資金用途監管難是主因。有銀行工作人員稱,通過在幾家銀行的多次轉賬後,銀行就很難查到“經營貸”的去向了。
當下,亟須警惕樓市虛火,加強信貸流向監管,守住實體經濟信貸“水源”,防止脫實向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