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新業態新模式壓實“菜籃子”責任
http://www.crntt.hk   2020-03-15 10:11:07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越是面對風險挑戰,就越要抓好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更好保障民生指明了方向。

  一段時間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存在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對此,農業農村部加緊部署,要求各地堅持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兩手抓,把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急事,把保地產和外部調運、常規渠道和應急保障、傳統流通和新興業態相結合,抓緊抓好抓實。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採取多種方式壓實責任,千方百計促進產銷精准對接。比如,浙江衢州市市長在拼多多的助農直播間售賣當地特產椪柑,同一天,廣東徐聞縣縣長也通過直播介紹更多的菠蘿吃法,近百萬消費者觀看了這兩場直播,兩個直播間共售出訂單近7萬單,累計幫助農民銷售水果約50萬斤。加強產銷對接、促進農產品流通銷售的新模式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活力。

  地方官員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當地農產品並非新事。去年“618”購物節期間,全國就有60多個貧困縣的縣長在網上直播帶貨,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效果,不但拓展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空間,也為推動傳統產業供應鏈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

  應該看到,在傳統的供應鏈中,終端的銷售與中間環節的運輸以及更上游的生產之間,存在著相當大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我國絕大多數農產品都是通過一條由農戶/合作社,經中小批發商、大批發商、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菜市場/商超,再到達消費者的超長上行通道實現銷售的。這種傳統模式的效率不高,是形成農產品供需階段性和區域性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湧,平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對供應鏈的影響日益深入。對於包括農業在內的傳統產業來說,流通、加工、生產等供應鏈各環節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顯示,傳統電商平台帶動的工業品下行一直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模式,農村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該報告認為,隨著農村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傳統電商平台的工業品下行模式,將漸漸轉變為新電商平台的數字化農貨上行模式,並提出,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推動農民增收,創造鄉村就業機會,促進人才回流,以數字農業發展模式助力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可以說,在我國農貨上行體系中,新電商平台正在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亦將有效助力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提出,“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並將其作為“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的重要內容,這對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都有現實意義。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已初步呈現,但還未到奪取全面勝利的時候,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壓實“菜籃子”責任,任務依然艱巨。對此,需用好新業態新模式,加大生產支持力度,暢通流通渠道,促進產銷精准對接,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特別是要謀劃實施好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揮好龍頭展會和品牌市場引領作用,提升“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和流通能力。同時,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中,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契機,探索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路徑。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雪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