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2019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0%—5.3%左右的較低水平。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中國經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叠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延續總體平穩態勢,實屬不易。
中國網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陽文章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從“十二五”規劃開始,中國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從優先位置到優先戰略再到優先政策,就業優先的理念和要求在國家治理中越來越具體明確。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就業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就業的重要保障。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穩就業、促就業仍然具有如下有利條件。
第一,經濟總量擴大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2019年,中國加強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協調,充分發揮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作用,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能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綜合運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貸便利等措施。經濟運行“大盤”保持穩定,為就業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十三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對應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就達到190萬人,比“十二五”時期平均增加了30萬人。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7%,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10萬人,到了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降至6.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攀升至1352萬人。雖然四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下降了1.6個百分點,但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加了42萬人。
第二,經濟結構優化帶動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為服務業就業增長提供堅實支撐。2019年,中國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比2018年增長5.7%,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穩居世界首位。當前,全國製造業就業規模約1.5億人,占城鄉就業比重20%左右,是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非農行業。同時,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具有強勁的就業吸納能力,就業容量平均高於第二產業20%左右。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比2018年增長6.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9%,比2018年提高0.6個百分點。與第二產業相比,服務業勞動密集程度高,在提供就業崗位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意味著,吸納同樣數量的就業人員,經濟的高增速不再是最必須的,反而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重要。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各項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落實,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民營經濟活力增強。截至11月底,全國個體工商戶達8162萬戶,私營企業達3486萬戶。推動高水平“雙創”,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顯現。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37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萬戶,活躍度達70%左右。2019年四季度末百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人倍率為1.27,招聘崗位明顯高於求職人數,勞動力市場就業機會充足。
第四,積極就業政策效果持續釋放。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4部門印發《關於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通知》,財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重點、精准發力,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全力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2019年,向114.8萬戶企業穩崗返還551.7億元,惠及職工7289.5萬人,有超過1500萬人次參加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