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1月27日下午,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特別提到“封城”。 周先旺坦言,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一個超千萬人口的城市,採取封城,在人類的城市發展史上沒有過。”
“封城”動靜之大、波及之廣、連鎖反應之強烈,自不待言。不過,早在接受央視採訪前,在1月26日晚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周先旺披露的一個數據已經引起軒然大波,他說,因春節和疫情的因素,有近500萬人離開武漢。
一邊是“封城”,900多萬武漢人不能再離開武漢;一邊卻是500萬武漢人已經散落到全國各地,由此而產生的衝撞與傷害,也是雙向、多維度的。
不能離開的武漢人固然會因為遇到困難而生怨,甚至會有極端的情緒發洩,我們從新聞中也看到,儘管樂觀的天性仍時不時自然流露,但這個春節,武漢人過得顯然不容易。
至於那些已經離漢人,則更是像“天外來客”一樣為人側目。連日來,很多地方傳出武漢人遭冷遇的消息,更有大批武漢人的詳細個人信息被披露,有些人在轉發類似名單表格時,還要附上附上一句話:看看吧,小心些!完全是把人打入另册的姿態。
廈門鼓浪嶼一家民宿的董老板因為收留了被驅趕的遊客,甚至引發島上民眾的謾罵。儘管他堅持表示“不能將自己的骨肉同胞拒之門外”,然而現實卻呈現出集體性的排拒。
類似的排拒顯然不是個例。隨著各地突發公共衛生防控的不斷升級,排查、封堵武漢人、乃至湖北人的行動,也全面鋪開。在很多地方,這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政治正確,而體現在紅頭文件及各種告示、通知中。
守住自家的大門,管好自己的子民,當然可以理解。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理性的防控舉措,隔離、阻斷傳染源,本身就是科學的態度。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瘟疫的處理,包括2003年的非典防控,莫不如此。
只是,嚴防死守並非“以鄰為害”;也不是將出城的武漢人、湖北人均視為異端,視為病毒攜帶者,必欲除之而後快;更不是動輒高墻深壘,拒人於門外。
一者,那些離開武漢、離開湖北的人,並非都是病毒攜帶者。梳理武漢疫情發生發展史可知,他們的離開並非“逃離”,本身也是信息不透明、防範不到位的受害者。當地方政府仍在熱熱鬧鬧搞“萬家宴”、團拜會的時候,一般民眾不可能會想到疫情已經擴散。
|